“郑将军,朝廷鼓励垦殖,本是好事。然如今迁来之人日多,圈占土地,与我等早年渡海而来者,屡生纠纷。且官府推行‘官话’、‘官学’,我等乡党子弟,入学甚难,长此以往,恐非乡土之福啊……”
这些早期移民中的头面人物,在荷兰人时代便积累了相当的土地和影响力,郑森推行的新政,触动了他们的利益,尤其是土地和文化上的优势地位。
郑森耐心听取,心中明了。他知道,治理不仅仅是驱除外寇,更是要调和内部的利益纷争,实现真正的融合。他一方面重申朝廷法度,强调新移民的合法性,承诺由官府公正裁决土地纠纷;另一方面,也适当调整策略,允许地方社学在一定时期内并行教授方言,并吸纳部分有威望的早期移民头人参与地方管理,以缓和矛盾。
“诸位,台湾乃大明之台湾,非一乡一姓之台湾。唯有上下同心,方能将此地建成乐土,不负陛下与朝廷期望。”郑森恩威并施,暂时稳住了局面。但他深知,这只是开始,台湾的治理,任重而道远。
三、 格物惊变,动力之源
就在朝堂与地方为各种事务纷扰之际,格物院内,一项足以再次改变世界面貌的突破,在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后,终于迎来了曙光!
在小林玥的持续主导下,对“移动动力”的研究从未停止。蒸汽机虽好,但体积庞大,效率有限。她将目光投向了父亲林宸曾提及的另一种可能——内燃机。
利用格物院在冶金、加工和燃料(早期石油分馏已能获取少量轻质油)方面的积累,她带领团队设计、制造、测试了无数种模型。失败是常态,爆炸也时有发生。
直到这一天,一台结构更加紧凑、采用了气缸、活塞、曲轴以及早期化油器(概念性模型)的试验机,在注入精炼的灯油(煤油)后,经过数次艰难的启动尝试——
突突突……轰!
一阵不同于蒸汽机沉闷轰鸣的、更加清脆、密集的爆鸣声响起!那台钢铁怪物的曲轴,在气缸内燃气爆炸的推动下,竟然持续地、有节奏地旋转了起来!虽然运行时间不长,震动剧烈,黑烟滚滚,但它确实依靠液体燃料在内部燃烧,实现了动力输出!
“成功了……我们成功了!”参与项目的工匠和学员们先是目瞪口呆,随即爆发出震天的欢呼!许多人激动得热泪盈眶。他们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一种更轻、更小、功率密度更高的动力源,出现了!
小主,
小林玥看着那台粗糙但意义非凡的原型机,小脸上终于露出了极度疲惫却又无比满足的笑容。她知道,这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开始,距离实用化还有万里之遥,但通往“内燃机时代”的大门,已经被她亲手推开了一道缝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