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严格保密,但林宸得知后,心中震撼无比。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内燃机的出现,将把人类文明推向一个何等狂飙突进的时代。
四、 西洋来使,波澜再起
仿佛是为了印证林宸对“未来挑战”的预感,就在北疆南洋战事平息、内燃机取得突破后不久,数艘悬挂着陌生旗帜、造型迥异于以往西夷船只的巨大帆船,出现在了广州外海。
它们属于一个名为“尼德兰联省共和国”(荷兰)的正式使团,以及一个来自“法兰西王国”的探险船队。他们声称,带着本国君主与政府的“友好”与“敬意”,希望觐见大明皇帝,商讨“通商”、“传教”与“学术交流”事宜。
与之前东印度公司的贪婪与野蛮不同,这次到来的,似乎更像是“文明”的使者。他们携带了精美的礼物(钟表、天文仪器、油画),队伍中有学者、艺术家,甚至还有声称精通数学、物理的“院士”。
然而,苏明远的情报网早已探知,在这些光鲜的外表下,隐藏着更深的目的:实地评估大明的真正实力,尤其是格物院的“秘密”;尝试建立正式外交渠道,为本国商业利益铺路;以及,不择手段地获取那些令欧洲寝食难安的技术,特别是——电报与新式火炮的奥秘。
永昌帝朱慈烺接到两广总督的紧急奏报,召集林宸等重臣商议。
“镇国公,此番西夷来使,看似恭顺,实则恐包藏祸心。你以为该如何应对?”
林宸目光深邃:“陛下,西洋诸国,绝不会因一两次失败而放弃其扩张野心。此番派来正式使团,乃是换了策略,以‘文明’之名,行窥探与渗透之实。然,我大明亦不必闭门谢客。”
“臣以为,可准其依礼入京觐见。然需严定规矩:其一,使团人数、活动范围需严格限制,由鸿胪寺及东厂严密‘陪同’。其二,格物院、军工重地,绝不允许其靠近半步。其三,交涉之中,需坚守底线,通商可谈,然须依我大明规矩;传教,绝不可行;技术交流……哼,只进不出。”
“正好可借此机会,让我大明士民,亦看看这西洋的‘文明’,究竟是何等模样。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朱慈烺沉吟片刻,点了点头:“便依镇国公所言。传旨鸿胪寺,依礼接待,然需严守规矩,不得使其窥探我虚实!”
西洋的“文明”使者,终于踏上了大明的土地。一场不同于刀光剑影,却同样暗流汹涌、关乎未来气运的较量,即将在帝国的中心展开。盛世的画卷之下,新的波澜,已悄然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