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刘表挣扎,襄阳风云

鲁肃的到来,像一块巨石投入刘表本就波澜起伏的心湖,激起了更大的漩涡。

接下来的几天,他陷入了极度的挣扎和矛盾之中。

联盟,看似是唯一的生路。

周瑜的信分析得透彻,唇亡齿寒的道理他岂能不懂?

若有江东为奥援,荆州的压力确实能减轻不少,或许真能凭借长江天险,挡住魏军的铁蹄。

而且,江东主动送来粮草,协助清剿魏国细作,诚意似乎很足。

但怀疑如同毒蛇一样啃噬着他的内心。

孙策、周瑜是何等人物?

年纪轻轻便打下江东基业,孙策霸烈,周瑜雅量却机深,皆是雄杰。他们真的会忘记杀父之仇?

这联盟难道不是他们的权宜之计?

会不会是前门拒狼,后门进虎?

一旦击退魏军,江东会不会趁荆州疲敝,反戈一击?那时,荆州又如何抵挡?

更何况,蔡瑁、蒯越的态度明确反对与魏国开战,他们在荆州势力庞大,若强行推动联盟,会不会导致内部先行分裂?

未抗外敌,先起内乱,乃取死之道。

每一个白天,他都倾向于联合,觉得这是一线生机;

每一个夜晚,他又被各种疑虑和恐惧折磨,觉得投降或许还能苟延残喘。

病榻之上,他辗转反侧,噩梦连连。

时而梦见刘璋在工地哀嚎,时而梦见魏军铁骑踏破襄阳,时而又梦见江东战船驶入江陵,孙策周瑜冷笑地看着他。

他秘密召见了数次鲁肃,反复询问江东的诚意、孙策的真实想法、联盟的具体细节、战后利益的划分——若战败一切休提,

甚至试探性地问及如果荆州内部有变,江东能否给予支持。

鲁肃一一作答,言辞恳切,条理清晰,尽力消除他的疑虑,但关于荆州内政,鲁肃则巧妙回避,只表示相信刘州牧能稳定内部。

刘表也曾私下召见文聘等忠诚将领,透露一丝江东有意联合的口风(未提鲁肃已至)。

文聘等人自然是极力赞成,认为这是绝处逢生之机,并表示愿誓死效力,稳定军心。

然而,蔡瑁和蒯越似乎嗅到了不寻常的气息。

州牧府的戒备突然加强,刘表接连称病不视事,却又偶尔秘密召见非其派系的将领,这些都引起了他们的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