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被誊抄在绢布上,由玄耳阁细作携带入敌境秘密张贴;
更有甚者,王申采纳属下的建议,制作了大量特制的纸鸢(风筝),
趁着初春还算强劲的风,将从陇东、关中地区,将写满檄文的轻薄纸张,洒向汉中盆地。
檄文上历数张鲁“妄称天师,愚弄黔首,不臣王化”,
刘璋“坐守一隅,纵容豪强,民生凋敝”,
而魏王刘复“奉天伐罪,解民倒悬”,所率乃“仁义之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呼吁汉中、益州百姓“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心理战,早已先于兵马而动。
荆州,襄阳州牧府。
年过半百的刘表,看着手中由北方传来的檄文抄本和魏军大规模调动的密报,眉头紧锁,不时咳嗽几声。
他召来了蒯越、蔡瑁等心腹商议。
“景升公,”
蒯越神色凝重,
“魏王此举,志在汉中、巴蜀。
若其得手,则全据长江上游,对我荆州形成高屋建瓴之势……届时,我荆州危矣。”
蔡瑁却有些不同的心思,他蔡家嫡女蔡姝已是刘复的妃嫔,蔡氏与魏国的联系日益紧密:
“异度(蒯越字)兄所言虽是,然魏王势大,兵锋正盛。
我荆州虽富庶,水军亦强,然北军骁勇,且……且魏王名义上仍是汉臣,我荆州亦已上表臣服。
若此时与之交恶,恐非良策。
不如……继续示好,提供些许粮草,静观其变。
待魏王与张鲁、刘璋争斗,两败俱伤之时,再做打算不迟。”
刘表听着双方的争论,犹豫不决。
他既担心魏国吞并汉中益州后下一步就是荆州,又实在不愿与强大的魏军正面开战,更舍不得眼前的安逸。
最终,他叹了口气:
“德珪(蔡瑁字)之言,亦是在理。
且继续维持现状,增兵南阳边境,以防不测。
至于粮草……可再拨付一批予魏军,以示友好。”
他选择了鸵鸟政策,试图继续在夹缝中维持自己的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