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海堡”的龙旗在印度洋的海风中猎猎作响,标志着大明帝国正式踏上了全球博弈的舞台。然而,立足未稳之际,内外交困的阴影便已悄然笼罩这片新生的海外领地。万里之外的帝都,亦被这遥远边疆的波折所牵动。
一、 新港困局,内外交煎
亭可马里,镇海堡。尽管占据了天然良港,但初来乍到的大明开拓者们,立刻感受到了异域环境的严酷挑战。
瘴疠横行:潮湿闷热的气候带来了陌生的疾病,尤其是疟疾,在驻军和工匠中迅速蔓延。随军医官对这等“瘴气”之病束手无策,仅能依靠有限的草药和放血疗法,效果甚微。非战斗减员日益严重,士气受到打击。
补给艰难:虽然与当地土邦建立了关系,但新鲜蔬菜、水果等补给依旧依赖遥远的国内船队,运输周期长,难以保障。堡垒建设所需的砖石、木料本地采集困难,进度缓慢。
人心浮动:远离故土,环境恶劣,疾病缠身,使得部分底层士兵和工匠开始思乡,甚至出现怨言。若非军法森严,以及对朝廷厚赏(承诺的双倍饷银和未来授田)的期待,恐生变故。
而外部,西方势力的窥探与挑拨从未停止。葡萄牙、荷兰的商船(或伪装成商船的侦察船)开始在镇海堡外围游弋。他们不敢直接攻击,却暗中散布谣言,煽动周边土邦对大明势力的恐惧与不满,甚至私下向某些酋长许诺武器和金钱,怂恿他们给明军制造麻烦。
主持镇海堡大局的郑森,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他一边督促军医想办法控制疫情,组织人手开辟菜园、寻找本地替代物资;一边则加紧与周边更大、更有影响力的康提王国使者会晤,试图通过更广泛的外交和贸易承诺,稳定周边形势,孤立那些被西方蛊惑的小部落。
二、 惊电万里,宸策定疆
镇海堡面临的困境,通过好不容易才建立起来的、时断时续的电报线路,跨越万里波涛,被呈送到了永昌帝朱慈烺和林宸的案头。
养心殿内,气氛凝重。看着奏报上描述的“士卒多染瘴疠,医药罔效”、“土邦阴怀异志,西夷煽风点火”,朱慈烺的眉头紧紧锁起。开拓海外的艰难,远超他的想象。
“镇国公,镇海堡初立,便遭此困厄,如之奈何?是否……暂缓西进,先行巩固?”年轻的皇帝流露出了一丝犹豫。朝中原本就对劳师远征持保留态度的官员,若得知此情,必定再次鼓噪。
林宸仔细阅读着电文,面色沉静。他深知开拓之难,更明白此时退缩意味着前功尽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