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铁牛轰鸣惊寰宇,星火燎原势难挡

矿工们从最初对这“喷火冒烟怪物”的恐惧,迅速转变为对其“神力”的依赖和赞叹。更深、更丰富的煤层得以开采,帝国的工业血液变得更加充足。而在遵化铁厂,更大的蒸汽鼓风机为高炉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风力,铁水的产量和质量再上台阶。

充足而廉价的煤炭与钢铁,如同坚实的骨架和奔流的血液,支撑着帝国工业身躯的快速成长与强壮。

三、 朝堂新争,利益重构

然而,“铁牛”与矿用蒸汽机的出现,在带来巨大生产力的同时,也必然猛烈地冲击着旧有的生产关系和经济格局。

最先感受到寒意的是北方的畜马贩运业及相关的兽力运输行会。随着铁路的延伸和蒸汽牵引车(早期卡车概念,仍在研发)的设想出现,长途驮马运输的需求锐减。大量依靠此业为生的马夫、脚行开始失业。

与此同时,各地官营和私营的矿场、工坊主们,则看到了降低成本、提升利润的曙光,开始竞相打听、试图引进蒸汽机械。但这引发了新的矛盾:使用机器导致所需矿工、工匠数量减少,早期粗糙的机器和缺乏安全规范的管理,又导致事故频发,劳资纠纷开始零星出现。

朝堂之上,相关的奏报开始增多。

有言官弹劾“机器夺人生计,致使流民增多,恐生民变”。

有地方官上报“工坊主强令工匠操作危险机器,致死伤多人,引发械斗”。

也有保守官员趁机再次抨击格物院“只知造器,不顾人心,扰乱纲常”。

面对这些新问题,永昌帝朱慈烺再次感到棘手。他将目光投向林宸。

林宸对此早有预料。他出列奏道:“陛下,新陈代谢,乃天地至理。昔日纺织机器出,亦有织妇失业,然新兴工坊吸纳之人更多!关键在于引导与规范。”

“臣已命格物院着手制定《蒸汽机械安全操作规范》,并推动在讲武堂及各地设立‘工徒学堂’,免费培训失业者操作、维护新式机器,引导其转向新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