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线明军依托残破的边墙和墩堡,正与攻势凶猛的后金军进行着惨烈的拉锯战。后金军凭借数量优势和新获得的火炮(虽不及明军精锐,但数量不少),给明军造成了巨大压力。
林宸的到来,极大地鼓舞了守军士气。他并未干涉具体指挥,而是直接找到了前线指挥官,了解敌我火炮运用的具体情况。
“虏寇火炮数量多,布置分散,专打我墩台射孔和兵力集结点,虽准头一般,但威胁很大。”守将禀报道。
林宸仔细观察了战场地形和敌军火炮阵地分布,心中已有计较。他召来随行的格物院火炮专家和炮兵教官。
“敌军火炮优势在于数量和我军对其新战术的不适应。我们的优势,在于射程和精度。”林宸指着沙盘,“看见那几个位置突出、不断向我方开火的敌炮阵地了吗?我们的新炮,能否在对方射程外,进行精准拔点?”
“太师,理论上可以,但需要前沿观测哨精准指引,而且炮弹飞行时间较长,需要修正。”炮兵教官回答。
“那就建立观测哨!用望远镜,测算距离,用旗语或烟火传递参数!”林宸果断下令,“将我们带来的新炮,秘密部署到侧翼这个高地上,瞄准那几处敌炮阵地!我要让他们尝尝,什么叫‘看不见的死神’!”
当夜,明军精锐小队冒险前出,建立了隐蔽的观测点。次日拂晓,后金军照例开始炮火准备。
然而,这一次,他们的炮弹还没落下多久,几发来自明军阵线侧后高地的炮弹,带着尖锐的破空声(线膛炮炮弹旋转稳定,声音与滑膛炮不同),以极高的精度,如同长了眼睛一般,直接命中了后金军几处最重要的炮兵阵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轰!轰!轰!剧烈的爆炸声中,后金军的火炮连同炮手被炸上了天。突如其来的精准打击,让后金军陷入了短暂的混乱和恐慌。
“怎么回事?明狗的火炮怎么能打这么远?这么准?!”
“他们的炮声不对!”
趁此机会,明军守军士气大振,依托工事发起了猛烈反击。后金军的攻势为之一滞。
林宸在前线亲自指导新炮运用和步炮协同战术,虽然规模不大,但这种“技术代差”带来的震撼效果,迅速稳住了墙子岭的防线,并向其他关口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息:朝廷有更新、更厉害的武器,我们能守住!
三、 后方平乱,铁腕肃奸
就在林宸于前线奋战之时,苏明远坐镇京城,按照林宸的既定方略,开始了铁腕肃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