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原本就反对开海,或因利益受损的保守派和旧势力,私下里的议论更加阴冷。
“哼,不过是侥幸胜了一场,便如此得意忘形!与西夷争利,无异于火中取栗!”
“听闻那林宸,将其心腹大量安插进这‘远洋公司’,更让那沈廷扬掌握巨万资财,此乃培养私兵、积聚私产之举!其心可诛!”
“还有,他搜罗那些奇技淫巧的西洋之物,意欲何为?莫非想以夷变夏?”
更有甚者,与南方海商利益勾结紧密的某些官员,开始暗中向皇帝进谗言:“陛下,林太师权柄日重,如今又掌控海上利权,结交外洋……长此以往,恐非国家之福啊。昔年郑和七下西洋,耗费无数,于国何益?前车之鉴,不可不察……”
四、 林家应对,未雨绸缪
林府书房,烛光摇曳。
苏明远汇报着朝中的暗流与南洋的最新进展。“大人,南洋初战告捷,然反对之声亦愈发尖锐。尤其是指控大人借‘公司’培植私势力……”
林宸放下手中的南洋地图,神色平静:“树欲静而风不止。他们害怕的,不是‘公司’,而是通过‘公司’展现出的新力量,以及这股力量带来的变革。至于培植私势力……”他嘴角泛起一丝冷笑,“‘公司’利润,七成入库,章程明晰,账目可查,何来私产?所用之人,皆经吏部、兵部核查,有功则赏,有过则罚,何来私兵?此等污蔑,不值一驳。”
他沉吟片刻,道:“不过,舆论亦不可轻视。明远,可让与我们交好的官员和士子,多撰写文章,宣扬开拓海疆于国于民之大利,描绘一番‘货通万国、利归黎庶’的盛世图景。同时,将此次带回的西洋书籍,挑选一些实用无害的,比如数学、几何、天文、地理图志,请格物院翻译注释,刊印流传,让世人知晓,西夷亦有可取之处,师夷长技,方能制夷。”
“是,大人。”苏明远领命,又道,“还有一事,荷兰人虽暂时退让,但据南洋传回的消息,他们与葡萄牙人接触频繁,似乎有联合针对我大明的迹象。”
林宸目光一凝:“意料之中。利益受损,自然会抱团取暖。传令黄龙、沈廷扬,加强戒备,继续向南洋诸土邦示好,扩大贸易,分化瓦解西夷联盟。必要时,可在关键航道附近,寻找合适的岛屿,建立我们自己的补给点和据点,步步为营。”
他走到窗前,望着南方星空,眼神锐利如鹰。“这南洋的风浪,才刚刚开始。但既然已经扬帆,就绝无后退之理!任何阻挡在我大明海船前方的暗礁,都将被无情碾碎!”
---
(第一百一十三章 魑魅魍魉,合纵连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