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朝堂发难,道德之剑
这一日的朝会,气氛格外凝重。一位素以“清流”自居,向来少言寡语的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李崇古突然出列,手持玉笏,神情悲愤:
“陛下!臣要弹劾太师、内阁首辅林宸,三大罪!”
满殿寂静,所有人都屏息凝神。林宸面色平静,静待下文。
“其一,穷兵黩武,擅启边衅!”李崇古声音激昂,“南洋本相安无事,林宸却遣舰队耀武扬威,挑衅西夷,致使海疆不宁!若引发大规模战事,耗费国帑,殃及沿海百姓,此责谁负?!”
“其二,与民争利,败坏纲常!”他继续道,痛心疾首,“所谓‘远洋公司’,实乃与民争利之巨蠹!民间海商本就艰难,如今朝廷以官势压人,垄断巨利,致使无数海商破产,此非治国之道,乃与民夺食!更甚者,公司竟允许妇人参与账目、管理工坊,牝鸡司晨,阴阳倒置,长此以往,礼崩乐坏矣!”
“其三,引用夷术,动摇国本!”李崇古抛出最重的一击,“臣闻林宸令格物院大肆翻译西夷书籍,推崇其奇技淫巧,更欲改革科举,加入所谓‘格物’之科!此乃以夷变夏,动摇我华夏千年文教之根本!孔孟之道不修,圣贤之书不读,专研机巧之术,国将不国啊,陛下!”
这一番指控,可谓刀刀见血,尤其最后一条,直接攻击林宸推动的教育改革核心,试图挑起整个文官集团乃至天下读书人的反对。
林宸缓缓出列,并未立刻反驳,而是先向御座一礼,然后才转向李崇古,语气平淡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嘲讽:
“李大人忧国忧民,拳拳之心,本阁感佩。”他先礼后兵,随即话锋一转,“然,大人所言,句句看似大义凛然,实则句句经不起推敲,不过是抱残守缺、罔顾事实的迂腐之见!”
“你!”李崇古气得脸色通红。
“其一,擅启边衅?”林宸声音陡然提高,“请问李大人,是我大明舰队先炮轰了马尼拉,还是先登陆了巴达维亚?都没有!是西夷盘踞我海商传统贸易之地,苛待我商民,垄断贸易,甚至劫掠船只!本阁遣舰队护航,维护公平贸易,何错之有?难道要像以往那般,坐视我商民受欺,白银外流,才是‘相安无事’?此等‘相安’,是跪着求来的安稳,我大明,不要!”
他目光如炬,扫过众臣:“若此为‘擅启边衅’,那本阁今日便认了!但我大明之边衅,为的是开拓进取,为的是国富民强,而非苟且偷安!”
“其二,与民争利?”林宸嗤笑一声,“李大人可知‘远洋公司’利润,七成入国库,充盈陛下内帑,用于新政、边饷?此乃取之于海,用之于国,何来‘与民争利’?至于民间海商,公司章程明确,欢迎合规海商入股合作,共享其利!那些破产者,恐怕多是往日依靠走私、勾结豪强、不纳国税之辈吧?清除此等蠹虫,正当其时!难道李大人是在为他们鸣不平?”
他顿了顿,语气带着深意:“至于妇人参与工坊……李大人可知,北直隶、山东等地,因男子多赴边或务工,田间地头、纺织机房,多靠妇人操持?她们凭双手养活家人,缴纳赋税,何错之有?莫非在李大人眼中,妇人就只能困守闺阁,等着饿死,才合‘纲常’?此等‘纲常’,不要也罢!”
“强词夺理!歪理邪说!”李崇古浑身发抖。
“是否是歪理邪说,天下人自有公断!”林宸不再看他,转向崇祯,“陛下,至于李大人第三问,言臣‘引用夷术,动摇国本’,更是荒谬绝伦!臣请问,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西夷火器犀利,舰船坚固,历法精算,皆有可取之处,为何不能师之?若能以其之长,补我之短,造出更利的火器,更坚的舰船,使我大明国富兵强,永绝边患,何乐而不为?”
他声音铿锵,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固步自封,才是取死之道!睁开眼睛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方是强国正道!若只因是‘夷术’便摒弃不用,与掩耳盗铃何异?!李大人如此惧怕西学,莫非是怕它戳破某些人只会空谈道德文章、实则于国于民无用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