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功赏纷争,暗流再起

就在朝廷赏赐引起纷纷议论之时,卢象升从前线送来了密信。信中,他对朝廷的赏赐只字未提,反而详细分析了当前形势:

“林侍郎台鉴:宣府一役,虽挫虏锋,然皇太极主力未损,多尔衮盘踞怀来,阿巴泰窥伺大同,虏势犹炽。眼下秋高马肥,正利于虏。象升意,趁此新胜之威,携曹变蛟部,汇合宣大兵马,主动出击,寻机与多尔衮部决战,力争将其逐出长城!然粮饷、军械、援兵,仍需朝廷鼎力支持,尤忌后方掣肘……望侍郎在京,竭力周旋,象升在前,方无后顾之忧……”

字里行间,没有抱怨,只有冷静的分析和更宏大的战略构想。卢象升的目光,已经投向了彻底解决北疆威胁的下一场战役!

林宸看完信,心中感慨万千。这才是国之栋梁!不计个人得失,一心只为社稷安危!他立刻回信,表示将尽全力保障后勤,并提醒卢象升注意周党可能的新一轮阴谋,尤其是可能在“粮饷供应”和“援兵调度”上做文章。

五、 周府新谋,釜底抽薪

果然,周延儒府邸内,新的阴谋已在酝酿。

“卢象升欲挟大胜之威,继续用兵,其志不小啊。”周延儒阴冷道,“绝不能让他在宣大再立新功!否则,这朝廷,还有我等立足之地吗?”

杨嗣昌道:“阁老,明着反对用兵已不可能。但我们可以从根子上掐断他成功的可能。”

“哦?计将安出?”

“其一,粮饷。我们可以同意拨付,但在数量和时效上做文章,拖延、分批、甚至以次充好,让他无法集结大军,或集结后因粮草不继而自行崩溃。”

“其二,援兵。可密令陕西、河南等地督抚,以‘流寇复起’、‘地方不靖’为由,拒绝或拖延派兵支援卢象升。”

“其三,”王应熊眼中闪过恶毒的光,“可让我们在宣大的人,散布谣言,就说卢象升不满朝廷赏赐,心生怨望,欲效安禄山故事……同时,可设法挑拨卢象升与曹变蛟、乃至与其他宣大将领的关系!”

周延儒满意地点点头:“好!就依此计!多方下手,务必让卢象升这下一步,迈不出去,或者……让他摔个粉身碎骨!”

功赏的纷争尚未平息,一场针对卢象升新一轮军事行动的、更加隐蔽和恶毒的绞杀,已然悄然展开。前方的将士准备浴血奋战,后方的暗箭却已再次上弦。忠诚与背叛,公义与私欲,在这大明王朝的天空下,激烈地碰撞着。

---

(第八十七章, 秋风飒飒,弓马齐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