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龙蟠虎踞与暗夜惊变

既要让曹刘继续相斗,亦不可过于得罪任何一方,尤其不可让朝廷找到借口东顾。

暗中助刘,当极隐秘,规模亦需控制。”

孙权沉吟良久,碧眼中精光闪烁,最终拍板:

“便依公瑾、子敬之策。

对曹,虚与委蛇,索要更多钱粮军械为实;

对刘,暗通款曲,允其少量物资过境,但绝不出动主力。

我倒要看看,这襄阳城,还能守多久!”

就在南方三方势力于荆襄之地进行着残酷而微妙的角力时,北方的洛阳,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着一场深刻的内政变革与力量积蓄。

诸葛亮提出的“固本、砺刃、谋势”三策,得到了不折不扣的执行。

固本方面,《考效法》的推行遇到了预料之中的阻力。

一些习惯了清谈、怠于实务的旧式官吏怨声载道,部分地方豪强亦对清丈田亩、严核户籍阳奉阴违。

然而,诸葛亮对此早有准备。

他一方面借蔡琰之威,连续罢黜、贬谪了数名考核垫底、民怨较大的郡守县令,擢升了一批政绩卓着的寒门官员,以示决心;

另一方面,令蒋琬、费祎等人组成巡阅使团,分赴各州郡,实地督查《考效法》落实情况,并协助解决推行中的实际困难。

同时,太学培养的新式吏员被大量补充到基层,他们年轻,富有朝气,且精通算学、律法,极大地提升了行政效率。

尽管仍有杂音,但新政的齿轮,已带着不容逆转的力量,开始隆隆转动。

砺刃方面,格物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在无数次谨慎的试验和改进后,“神火罐”的投掷距离和稳定性得到提升,并开始尝试制造依靠扭力发射、射程更远的“猛火油柜”。

而对“惊雷”药粉的研究,则在付出又一名工匠重伤的代价后,终于初步掌握了相对安全的技术,威力虽未大增,但稳定性有所改善,被严格封存,列为最高机密。

工曹辖下的各处工坊日夜赶工,打造着更加精良的环首刀、改进型的强弩和札甲。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有一名女匠师黄月英改进的强弩可以连射三支弩箭,成为军队的又一利器。

洛阳誓师大会上,新装备的“神火营”进行了一次小范围的实战演练,那腾空而起、精准落入假想敌阵的幽蓝火焰,让观礼的文武百官与外国使节为之色变,朝廷军威大振。

谋势方面,对刘备的“暗助”悄然进行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几批伪装成商队的朝廷精锐,成功将箭簇、药材乃至部分关乎曹军局部调动的情报送入了襄阳。

这些援助虽无法扭转战局,却如同给垂危的病人注入了几剂强心针,让刘备得以在绝境中维持着防线,继续消耗着曹操的力量。

而对孙权的游说也起到了效果,江东态度的微妙变化,使得曹操无法完全放心地将侧翼交给这位“盟友”,不得不分兵监视,进一步分散了兵力。

这一日,洛阳宫内,诸葛亮向蔡琰呈上了一份关于进一步完善科举与人才选拔的补充条陈,其中明确提出,在下次大比中,将“明算”、“格物”、“律法”三科的成绩权重提升,与经义并列,并专门为边郡、寒门士子设定一定比例的取录名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