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阳以东三十里,一片地势相对开阔的丘陵地带,此刻正杀声震天,烟尘弥漫。两支大军正在激烈鏖战。
一方,是朝廷官军。看旗号,正是左中郎将皇甫嵩与右中郎将朱儁的联军。只见官军阵型严谨,以步兵方阵为核心,弓弩手居后,两翼有少量骑兵游弋。然而,仔细看去,这支官军虽训练有素,但士卒脸上多有疲惫之色,甲胄兵器也显陈旧,攻势虽猛,却隐隐透着一股后劲不足的疲态。显然,与黄巾军长期对峙消耗,已让他们元气大伤。
另一方,则是黄巾军。人数看上去比官军还要多出不少,阵型虽不如官军严整,但人人头裹黄巾,神情狂热,呼喊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口号,前仆后继,悍不畏死地冲击着官军的防线。尤其当中一队身披简陋皮甲、手持大斧的壮汉,尤为凶悍,应是黄巾力士,几次都险些冲破官军阵脚。统军大旗之下,一员黄巾将领手持长刀,呼喝指挥,气焰嚣张。看其规模,应有万余人,乃是张角派出来袭扰粮道、牵制官军的一支偏师。
战局正处于胶着状态。皇甫嵩与朱儁虽经验丰富,指挥若定,奈何士卒疲敝,面对人数占优且疯狂进攻的黄巾军,只能勉强维持防线,难以组织有效的反击,战况十分吃力。
就在这时,战场西侧的高坡之上,突然出现了一支军队!
这支军队的出现,瞬间吸引了交战双方的注意。只见这支军队人数约在万人上下,军容极其严整!士卒个个精神饱满,盔甲鲜明,刀枪闪亮,肃立如山,一股凛冽的杀气扑面而来,与战场上官军的疲惫和黄巾军的混乱形成了鲜明对比!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军阵最前方那支约五百人的骑兵,人马俱覆漆黑重甲,在阳光下泛着幽冷的光泽,沉默无声,却散发着令人心悸的压迫感!中军处,“刘”字大旗与“讨逆将军”旌旗迎风招展!
“那是……哪来的军队?”官军后阵,须发皆白却目光锐利的皇甫嵩勒住战马,惊疑不定地望向西侧高坡。他久经沙场,一眼就看出这支军队绝非寻常,其精锐程度,甚至超过了他麾下最鼎盛时期的北军五校!
“看旗号……是‘刘’?讨逆将军?”一旁面色凝重的朱儁也是眉头紧锁,“未曾听闻哪位刘姓将军有如此雄兵……难道是……荆州刘表?或是……新任的平东将军刘隆?”他隐约想起了朝廷最近的任命。
就在二人惊疑之际,高坡之上,刘隆在金戈铁马的簇拥下,俯瞰整个战场,局势一目了然。
“主公,看来皇甫、朱二位将军陷入苦战了。”赵云在一旁沉声道。
郭嘉仔细观察片刻,轻摇羽扇(虚指),笑道:“黄巾虽众,然攻势已疲,全凭一股血气之勇。官军虽疲,但阵脚未乱。此时若有一支生力军加入,直击其要害,黄巾必溃!”
戏志才补充:“此乃天赐良机!我军初至,正可借此一战,扬名立威!然神机营乃我秘器,不宜过早暴露,可暂隐于阵后。以玄甲铁骑为锋矢,步卒掩杀,足矣!”
刘隆颔首,眼中精光一闪,决断道:“不错!正是我汉中军扬威之时!传令!”
他看向身旁跃跃欲试的众将:“子龙!恶来!子义!”
“末将在!”三将齐声应道,声若雷霆。
“命子龙率中垒营为左翼,恶来率破军营为右翼,子义率东莱营并本部为中军前锋,步卒协同,呈钳形攻势,夹击黄巾军侧后!务求迅猛,一击破敌!”
“诺!”三将凛然领命。
“玄甲军!”刘隆目光转向那沉默的黑色洪流。
队正陈骞抱拳:“末将在!”
“待我步卒撕开缺口,尔等即刻冲锋,直捣黄巾中军帅旗!擒贼先擒王!”
“遵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