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隆在树后听得暗暗点头。不愧是曹操!眼光毒辣,直指核心。在所有人都还在纠结于朝堂斗争时,他已经看到了乱世中真正的力量所在——军队和地盘!这与刘隆自己的想法不谋而合。
就在这时,曹操似乎察觉到了什么,锐利的目光猛地转向刘隆藏身的柳树方向,沉声喝道:“何方朋友在此?何必藏头露尾,不妨现身一见!”
刘隆心中微惊,暗道曹操果然警觉。他既已被发现,便也不再隐藏,整了整衣冠,从容地从树后转出,走向亭子,拱手一礼,朗声道:“在下汉中刘隆,偶经此地,闻听高论,心有所感,无意惊扰诸位雅兴,还望海涵。”
“汉中刘隆?”曹操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恍然,“可是近日在汉中剿匪安民、颇有名声的刘刺史公子?”
“正是在下,薄有微名,不敢当孟德兄谬赞。”刘隆不卑不亢地回答。他注意到曹操称呼他父亲为“刘刺史”而非“刘使君”,语气平常,并无多少巴结或轻视,显得很是自然。
曹操打量了刘隆几眼,见这少年虽年纪轻轻,但气度沉凝,眼神清澈而坚定,面对自己这群年长者毫无怯意,不由生出几分兴趣。他挥手让原本坐在身旁的一名士子让出位置,对刘隆道:“既是刘公子,相逢即是有缘。如不嫌弃,可愿入席,共饮一杯薄酒?”
刘隆正想借此机会接触这位未来的乱世枭雄,便顺势道:“固所愿也,不敢请耳。”
他落座后,曹操亲自为他斟了一杯酒。酒是普通的浊酒,略带酸涩。亭中其他几人见曹操对这少年颇为礼遇,虽有些诧异,也纷纷拱手见礼。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方才听刘公子言,心有所感,不知对眼下时局,有何高见?”曹操开门见山,目光灼灼地看着刘隆,带着一丝考较的意味。
刘隆心知这是试探,也不藏拙,略一沉吟,道:“高见不敢当。适才听孟德兄所言,‘乱世用重典,沉疴需猛药’,隆深以为然。如今黄巾非一隅之疾,乃天下溃痈之势。洛阳虽为根本,然政令不出都门。各地州郡,若能借此诏令(指允许自行募兵),整军经武,扫平贼寇,安抚流民,稳固根基,方为应对乱世之正途。至于朝中之事……”他顿了顿,看了一眼皇宫方向,语气平淡,“势强则附,势弱则亡,古之常理。”
他没有直接评论宦官,而是将重点放在了地方实权的积累上,与曹操的观点隐隐呼应,但又更侧重于“根基”的建设。
曹操听罢,眼中精光一闪,抚掌笑道:“好一个‘势强则附,势弱则亡’!刘公子年纪虽轻,见识不凡!看来汉中安定,非是侥幸。”他举起酒杯,“来,为此等见识,当浮一大白!”
刘隆也举杯相迎。两人对饮一杯,相视一笑,颇有惺惺相惜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