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1章 刘璋张朱的妥协

刘备说的慷慨激昂,然而,刘璋和张朱的思维模式更倾向于稳健和可见的即时利益。

刘璋摇头道:

“玄德兄,颜良是颜良,我等是我等。他如今背景深厚,实力雄厚,自然可以行险。

我等小家小业,经不起太大风浪。

稳妥些,赚取看得见的利润,方是正理。”

张朱也附和:

“西边情况不明,语言不通,风俗各异,风险太大。

不如先东归,积累更多资本,再从长计议。”

眼见三人僵持不下,商队内部的气氛也微妙起来。

这时,一些早已被刘备拉拢或受其“远大志向”感染的骨干开始发声。

负责玉石鉴定的陈师傅(刘璋手下)犹豫了一下,开口道:

“东家……玄德公所言,也不无道理。总在于阗、敦煌、开封之间打转,确实难有太大出息。

西边……或许真有更大机会。”

护卫副统领赵衢(张朱手下)也粗声粗气地说:

“咱们走了这么多年丝路,最远的路程也就到于阗附近。

一直在西域都护府势力内打转。

听说西边过了葱岭,天地更加广阔,好马遍地!

老是走老路,有啥意思?不如跟着玄德公去闯一闯!”

接着,王平(刘璋手下,曾被刘备亲自上药)以及其他几个在各自领域颇有能力、且与刘备私交甚密的管事、伙计也纷纷出言,

或委婉或直接地表示支持刘备西进的提议。

这一幕,让刘璋和张朱脸色更加难看。

他们猛然意识到,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手下这些得力干将,心似乎已经偏向了刘备!

这种被架空、被裹挟的感觉,让他们既愤怒又无力。

面对刘备的“远见”、部分骨干的“附和”,以及潜在的分裂压力,刘璋和张朱相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无奈与妥协。

若强行坚持东归,只怕这支联合商队立时就要分崩离析,而他们二人,失去这些骨干伙计,实力将大损,单独东归也未必顺畅。

最终,刘璋重重叹了口气,像是泄了气的皮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