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道们则在草原上修建寺庙与道观,传播佛教与道教的思想。
他们向鲜卑部众讲解因果报应、善恶有报等观念,劝人为善。
同时,他们还利用医术为鲜卑部众治病,受到了鲜卑部众的欢迎。
佛教中的“慈悲为怀”与道教中的“顺应自然”等思想,也与草原部落的生活理念相契合,逐渐在草原上传播开来。
一次,漠南的一个鲜卑部落爆发了瘟疫,许多人染病身亡。
僧道们得知后,立刻前往该部落,用草药为患者治疗,并举行法事,祈求平安。
经过半个月的努力,瘟疫终于得到了控制。
该部落的首领深受感动,亲自前往受降城,向程昱表示感谢,并表示愿意让部落的子弟全部进入学馆学习宋国文化。
随着文化教化工作的深入,宋国文化在草原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鲜卑部众开始学习宋国人的生活方式,穿宋国衣服、说宋国话、写宋国的人越来越多。
同时,很多普通的宋国人也从鲜卑部落学到了骑马、射箭等技能,双方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为了进一步促进胡宋民族融合,刘复下令允许并鼓励胡宋通婚。
他认为,胡宋通婚不仅可以增进双方的感情,还可以打破隔阂,实现真正的融合。
以后才会成为真正的宋人。
诏书传到漠南与漠北后,程昱与太史慈积极响应。
他们在各地张贴告示,宣传胡宋通婚的好处,并为胡汉通婚的夫妇提供奖励,如粮食、钱财、土地等。
起初,胡宋通婚的人并不多,因为双方都存在一定的顾虑。
宋人担心鲜卑人的生活习惯与自己不同,难以相处;
鲜卑人则担心宋人看不起自己,受到歧视。
为了打消双方的顾虑,程昱与太史慈以身作则。
程昱为自己的儿子娶了一位鲜卑部落首领的女儿为妻。
在他们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胡宋青年开始相互交往,产生了感情。
在受降城,有一位名叫李刚的宋人农民,他与一位名叫拓跋兰的鲜卑女子相爱。
李刚担心自己的父母不同意,拓跋兰也担心部落的人反对。
程昱得知后,亲自前往李刚家与拓跋兰所在的部落,劝说双方的家人与部落首领。
他向他们讲解胡汉通婚的好处,说这不仅可以增进两个民族的感情,还可以让他们的后代继承双方的优点,成为有用之才。
在程昱的劝说下,双方的家人与部落首领终于同意了他们的婚事。
婚礼当天,程昱亲自为他们主持婚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