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四年冬,漠南的水泥大道率先修到了受降城。
这是漠南规划中除了定襄城外最大的城池。
这种路当然不是后世修的那种跑汽车卡车拖拉机的那种公路。
这种水泥路类似于过去一些村里修建的那种乡村公路,当然,事实上还达不到那种水平,比那些都差远了,首先石子就做不到粉碎的那么小。
这路仅仅是为了雨天能正常行走,不至于遇到阴雨天气泥泞难行,影响行军或者物资运输!
因为要求并不高,因此修建起来速度也快了不少。
当第一辆马车通过水泥大道抵达受降城时,城内的移民与士兵纷纷欢呼雀跃。
程昱站在城楼上,看着这条蜿蜒伸向远方的水泥大道,心中充满了自豪。
漠北的水泥大道也在大宋五年春修到了朔方新城。
这同样是漠北规划中除了龙城之外最大的城池。
太史慈骑着战马,沿着水泥大道巡视,看着路面平整光滑,心中感慨万千。
他知道,这条大道的建成,将彻底改变漠北的交通状况,为漠北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两条水泥大道的建成,不仅加强了内地与边疆的联系,也促进了边疆的经济发展。
大量的物资通过水泥大道运往边疆,边疆的牛羊、皮毛等特产也源源不断地运往内地。
同时,驿站系统也随之建立起来,每隔五十里便设立一个驿站,配备马匹与驿卒,大大提高了军情传递与公文往来的速度。
随着水泥大道的建成,受降城与朔方新城的建设也进入了尾声。
受降城以砖石与水泥混合砌筑而成,城墙高达三丈,厚两丈,设有四门,门上建有城楼,城墙上布满了箭楼与垛口,防御极为坚固。
城内规划整齐,分为住宅区、商业区、官署区与军营区。
住宅区建有一排排整齐的房屋,供移民居住;
商业区设有店铺与集市,方便居民购物;
官署区建有都护府、县衙等办公机构;军营区则驻扎着保卫城池的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