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襄阳城中,关于“州牧欲联吴抗魏”的流言开始像瘟疫一样扩散。
茶楼酒肆、市井街巷,人们交头接耳,面带忧色。
“听说了吗?主公要和孙策联手打魏王了!”
“天哪!那不是找死吗?魏王百万大军,岂是我们能挡的?”
“是啊,打起来,咱们襄阳还能有好?听说益州那边抵抗的人,都被送去陈留做苦力了!”
“唉,为何要打呢?投降了不好吗?都是华夏百姓!至少能活命啊……”
“还不是那些武将,想靠着军功上位,却不管我们百姓的死活!”
流言蜚语,真假难辨,却成功地煽动起了恐慌情绪。
一种“主战即是害民”、
“投降方能保平安”的论调开始占据上风,无形中给了刘表巨大的压力,也使得主战派将领如文聘等人处境更为艰难。
州牧府内,刘表自然也听到了这些流言,他又惊又怒,深知这必然是蔡瑁等人的手笔。
这进一步加剧了他的焦虑和病情。
他一方面严令禁止府中之人谈论此事,另一方面则更加急切地催促鲁肃,要求江东尽快将承诺的粮草运抵,
似乎想用实实在在的援助来坚定自己的信心,也堵住投降派之口。
鲁肃也感受到了城中的紧张气氛,他深知此地不宜久留,联盟之事必须速决。
他再次秘密传书周瑜,汇报襄阳情况,强调刘表的犹豫和内部投降派的强大压力,请求江东务必尽快行动,兑现部分承诺,以稳住刘表。
江面上,北风更紧,阴云密布,一场大雪似乎即将降临。
襄阳城内外,暗流奔腾,各方势力都在等待着,博弈着,准备着。
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息,笼罩着整个荆襄大地。
脆弱的和平,已如累卵,随时可能崩塌。
冰雪在屋檐下结成了长长的冰凌,如同悬在头顶的利剑。
州牧府内,刘表的病情似乎稍有好转,已能勉强坐起处理一些紧要政务,但眉宇间的忧色比寒冬更浓。
他与江东秘密接触之事,像一块巨石压在心口,而鲁肃仍在馆驿中等待他最终的决断以及周瑜部分承诺的兑现。
就在这焦灼的等待中,数匹快马带着一路风尘和令人震惊的消息,先后驶入了襄阳城。
消息首先是通过荆州在江东的探子,以及往来商旅的渠道传播开的,很快便如野火般烧遍了襄阳的官场和世家大族,最终被呈到了刘表的病榻前。
“主公!江东……江东巨变!”
蒯越几乎是跌跌撞撞地冲进刘表的寝殿,甚至忘了礼节,脸上带着难以置信的惊惶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