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书记的拍板:这桥,马上修!不等了!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绞尽脑汁地展示着自己的政绩,试图用这些光鲜的数据来冲淡办公室里那不祥的气氛。

周国华静静地听着,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是那轻轻敲击着桌面的手指,暴露了他内心即将喷发的火山。

江澈站在一旁,像个透明人,心里却在为这二人默哀。

典型的考前划重点,结果发现老师根本不按重点出题。

终于,等两人都说得口干舌燥,再也挤不出半点功绩时,周国华的手指停了下来。

“说完了?”他淡淡地问。

“说……说完了。”两人齐声应道。

“很好。”周国华点点头,身体微微前倾,目光如刀,直刺二人,“那两位劳苦功高的局长、主任,听说过一个叫‘云顶村’的地方吗?”

云顶村!

三个字,像三道闪电,同时劈在了钱保国和孙大海的天灵盖上。

两人的脸色,瞬间由白转青,再由青转为死灰。他们脑子里“嗡”的一声,所有的侥幸和伪装,在这一刻被击得粉碎。

他们终于明白,今天这场审判,题眼到底是什么了。

“怎么,没听过?”周国华的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讥诮,“那我提醒提醒你们。三县交界,鸡鸣山,海拔一千五,十几户留守老人,一座清朝的铁索桥。想起来了吗?”

钱保国的冷汗,顺着鬓角,流进了衣领里。他张了张嘴,却发不出任何声音。

孙大海更是双腿一软,差点直接瘫坐在地上。他终于明白,为什么江澈会在这里了!

电视台!是电视台那个不知死活的女记者!

可电视台怎么会知道这件事?又怎么会捅到周书记这里来?难道……

他的目光,惊恐地望向江澈。难道是这位爷临走前,放的一把火?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看来是想起来了。”周国华靠回椅背,声音里充满了失望与疲惫,“一个报告,打了八年。八年啊,同志们。抗战都打完了。一座给老百姓保命的桥,在你们两位‘人民公仆’手里,还没立上项。”

“书记,这事儿……它情况复杂啊!”钱保国终于找回了自己的声音,急忙辩解,“当年我们是做了预案的,可按照文件,这种扶贫基建项目,资金得扶贫办那边先……”

“我们扶贫办的钱,那都是专款专用,是给孩子买书,给病人救命的!”孙大海也顾不上那么多了,尖着嗓子反驳,“修桥铺路,那是交通局的本职工作,怎么能让我们出钱?政策上它不允许啊!”

眼看两人当着自己的面,又一次上演了“传球绝技”,周国华怒极反笑。

“好,好一个‘情况复杂’,好一个‘政策不允许’!”他猛地一拍桌子,那巨大的声响让钱保国和孙大海齐齐一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