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功亏一篑

房门开了一条缝,柳氏手持短刀,眼神锐利地盯着他,身后一个四五岁的男孩紧抓她的衣角,秦明的老母也颤巍巍地站在一旁。

“你是何人?我夫君的令牌为何在你手中?”

吴用从容拱手:“在下吴用,现于清风山宋江头领麾下效力。”

不待柳氏发作,他语速加快,条理分明:“慕容彦达已疑秦将军通匪,今日只拨五百老弱,又分调黄信,更在府外布下眼线,此乃屠刀举起之兆!”

柳氏闻言脸色微变,今日的异常顿时涌上心头。

每说一句,她脸色就白一分,握刀的手微微颤抖,老母更是几乎站立不稳。

“宋江头领敬重秦将军是条好汉,特命吴用冒险潜入,助诸位逃离这是非之地!”

柳氏仍有疑虑:“我如何信你?若是圈套?”

吴用坦然道:“若有害人之心,何须孤身犯险?只需在外呐喊,引官兵入府,便可坐实秦将军通匪之罪!宋江头领阵前便可杀之,何须大费周章?”

见柳氏仍在犹豫,他冷声道:“不瞒夫人,山寨为请秦将军,确有用计之意。他们找了一人,假扮秦将军模样,趁夜在青州城外…杀人放火!”

“什么?!”

柳氏与老母同时惊呼,几乎晕厥

吴用目光扫过众人惨白的脸,声音斩钉截铁:“此计若成,慕容彦达必在城头亲眼所见!届时,他还会信秦将军清白吗?他会如何对待你们这些反贼家眷?”

不用他再多说,那斩首示众四个字,已如冰锥般刺入每个人心中。

柳氏浑身发抖,看着年幼的儿子,又看看颤巍巍的婆母,绝望道:“可…可府外皆是眼线,我们如何逃得出去?”

“唯有置之死地而后生!”

吴用目光锐利:“我可助诸位化装成运送夜香,倒潲水的仆役分批潜出。那些眼线皆出府衙,自视甚高,绝不会细查这等污秽之人。”

他转向闻讯赶来的老家将:“需得力之人护着老夫人,夫人和公子先走。吴用愿在此制造混乱,为你们争取时间。纵然粉身碎骨,也要护得秦将军血脉周全!”

柳氏望着吴用坦荡的目光,终于收起短刀,深深一拜:“妾身一家性命,全托付先生了。”

……

宋江在帐中踱步,直至东方既白,吴用依旧未归。

他缓步出帐,望向泛白的天际,忽地捶胸顿足,声音悲怆:“苍天啊!为何偏要逼宋江行此不义之事!”

其声情真意切,左右喽罗无不动容,皆感宋头领仁义过人。

“事已至此, 时辰已到,按计行事!”

宋江脸上悲戚未消,随即下令:“再派一队得力人手,前去接应吴学究,务必要护他周全。”

然而,待他转身背对众人,独自立于崖边眺望青州时,脸上的悲悯顷刻间褪尽,只余下深潭般的冷静。

他派去接应的人,与其说是为了救吴用,不如说是他的眼睛和耳朵,他要第一时间知道结果,也要确认吴用的行踪。

宋江心中低语:“秦将军,休要怨我宋江……要怨,便怨这不容忠义的世道罢。”

此计虽毒,却是他权衡之后最稳妥的道路,至于吴用那份不该有的执着与仁义……

宋江理解,却并不完全认同,谋士可以追求计策的完美,而主公必须承担结局的代价。

他信吴用之才,但更信自己,有些路,终究只能靠他自己决断,无人可以真正代行。

几乎就在假秦明城外作乱的同时, 青州城头,慕容彦达看着城外村庄燃起的熊熊大火,以及“秦明”的恶行,登时勃然大怒。

他再也不信任何辩解,立刻下令:“将反贼秦明家眷,全部拖出城门,斩首示众!”

正是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打乱了吴用的计划。

官兵大规模出动,全城戒严,这支小小的逃亡队伍瞬间暴露!

吴用虽智计百出,命人点燃柴堆制造浓烟,又分派家将声东击西,指挥众人且战且退。

奈何官兵如潮水般涌来,将他们团团围住。

眼见秦府老幼一个个倒在血泊中,老家将为护老夫人被乱刀砍倒,丫鬟为保护小公子以身挡箭……

鲜血溅在吴用脸上,温热而腥咸。

最终,他拼死向前,率领秦明那几名心腹家将浴血奋战,抢回了柳氏和蜷缩在她怀中,吓得面无人色的幼子。

而秦府其余家眷,仆役数十口,已尽数倒在血泊之中,人头落地!

吴用抱着那对幸存的母子,在忠诚家将的拼死掩护下,勉强杀出一条血路。

鲜血浸透半身衣袍,但这肉体的痛苦,远不及他心中万分之一的绝望。

他忍不住勒马回望,青州城头赫然悬挂着一排血淋淋的首级。

秦明年迈母亲花白的头发在风中飘动,老家将怒目圆睁不肯闭合的双眼,丫鬟们惊恐扭曲的面容……

吴用双目赤红,牙关几乎咬出血来。

然而身后追兵的喊杀声再度逼近,他不得不猛夹马腹,拼命奔逃。

这一夜,吴用尽了谋士之忠,行了仁义之事,几乎做到了极限,却终究……功亏一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