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宫门深似海

苏晚捏着银针的手稳如磐石,仿佛承载着无数的信任与使命。她先精准地刺向犊鼻、阳陵泉两个穴位,行平补平泻之法;接着又取关元、气海穴位,以调补气血。银针缓缓刺入肌肤,太后微微颤抖了一下,随即眉头渐渐舒展,露出一丝舒适的神情:“暖…… 膝盖里像有团火在烧。”

陆大人站在一旁,指甲不自觉地掐进掌心,留下一道道深深的痕迹。他紧盯着苏晚翻飞的手指,心中涌起一阵苦涩。太医院那些墨守成规的老家伙,只会守着古方一成不变,哪里知道还有这般独特的扎针方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三日后复诊时,太后的膝盖已经能微微弯曲,这明显的好转让众人都为之惊讶。苏晚正低头专注地写方子,忽然闻到药炉里飘出一股怪异的味道。她心中一紧,赶忙凑过去仔细嗅了嗅,原本该有的艾草香变得十分淡薄,反而增添了一股苦涩的蒿草气。她立刻意识到,这味药被人换了。

她不动声色地喊来司药的小太监:“把今日的药材清单拿来。” 等那孩子小心翼翼地捧来账本,她快速扫了一眼,上面明明白白地写着 “蕲艾三钱”。可药罐里的,分明是便宜的野艾。

“陆院判。” 苏晚突然抬头,目光如炬地看向陆大人,“太医院的药材,向来这么讲究?”

陆大人正端着茶盏,听到这话,手猛地一抖,滚烫的茶水泼洒在官服上,留下一片深色的水渍。他干笑两声,试图掩饰自己的慌乱:“许是底下人粗心。”

苏晚没有接话,只是重新写了一张方子,特意在 “蕲艾” 二字下面画了一道粗粗的线,以示强调。随后,她让司药太监当着众人的面称药、碾磨、煎煮,每一个步骤都严格监督。

药香渐渐飘起,那熟悉而浓郁的味道弥漫在殿内。太后微微闭上眼睛,轻轻点头:“这才对味儿。”

当晚,苏晚被留在偏殿歇脚。她静静地靠在窗台上,望着殿外的灯笼发呆。那灯笼在风中轻轻摇曳,散发出昏黄的光,仿佛在诉说着宫里的故事。风卷着几片残叶,呼啸着掠过廊角,隐约传来两个小太监的私语:“听说今日陆院判被太后骂了……”“嘘,没看见苏医女的方子上盖了太后的私印?”

月光如水,缓缓漫过汉白玉栏杆,洒在苏晚的身上。她轻轻摸出怀里的针囊,那是母亲临终前塞给她的,母亲说:“针要扎病,更要扎人心。” 此刻,针囊上的红绸被她的体温焐得温热,她不禁想起顾昭说的 “更大的风暴”。她明白,这看似华丽的宫里,不仅有病痛,更隐藏着无数的阴谋与毒害。

第二日清晨,太后的精神明显好了许多,脸上也有了些许血色。她亲昵地拉着苏晚的手,指腹轻轻蹭过她掌心的茧子,感慨地说:“哀家这把老骨头,总算遇到个会看病的。”

陆大人站在殿外,望着她们相握的手,眼中闪过一丝怨毒,指甲深深地掐进肉里,仿佛要将心中的嫉妒与怨恨都发泄出来。他下意识地摸了摸袖中那封密信,那是晋州藩王的人昨日送来的,上面写着 “只要绊住苏晚,赈灾粮的事就查不下去”。

苏晚出宫时,暮色如同一块巨大的黑色绸缎,缓缓漫过宫墙,将整个皇宫笼罩在一片静谧之中。

顾昭早已等候在午门外,见她出来,立刻上前两步,目光急切地在她身上打量着。苏晚轻轻摇头,表示自己并无大碍,却瞥见他大氅下鼓起的轮廓,想来是藏了一把短刀,以备不时之需。

“明日我再来。” 她对顾昭轻声说道,那声音轻得如同一句誓言,却又透着无比的坚定。

转身时,她又望了眼那巍峨耸立的宫墙。在月光的映照下,那墙垛宛如医馆后巷的哨塔,只是上面站着的,不知是守护的人,还是隐藏在黑暗中的吃人恶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