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长,找我有事?”
“何师傅,是为了地区交流会发言稿的事。”王超把情况又说了一遍,“技术设备方面,保国跟我讲了。这产品开发,尤其是小鱼仔罐头的调味,怎么调试口味,克服了哪些困难,您是老前辈,得您来给我讲讲。”
小主,
何师傅掏出烟袋,点上火,眯着眼吸了一口,慢悠悠地说:“这事儿啊,还得说是厂长你脑子活络。当初要不是你盯着南水河里那没人要的小鱼仔,非说能做成罐头,咱们也想不到这上头来。”他吐出一口烟圈,继续道,“这鱼仔土腥味重,刚开始做出来,味道是真不行。后来一遍遍试,太咸了齁人,太淡了存不住,还得把那股子土腥气压下去,把鱼肉本身的鲜味提起来。光是调料的配比就试了不下二十回,桂皮放多少,八角啥时候下,都有讲究……总算摸到了门道,这味道才算是固定下来。”
何师傅的话语带着岁月的沉淀,将他如何在王超提出的产品方向上,凭借经验攻克调味难关的过程娓娓道来,其中蕴含的智慧和经验,让王超受益匪浅。
一上午的时间,王超就在与张保国和何师傅的深入交流中度过。他拿着笔记本,记满了关键的时间节点、技术难点、解决方案和具体的数据。
中午,他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开始梳理思路,搭建发言稿的框架。他决定以“立足本地资源,依靠技术革新,实现降本增效”为主题,分三个部分来写:一是如何发现并利用南水河小鱼仔这一本地资源;二是技术改造的具体过程和成效,用数据说话;三是总结经验,展望未来,重点强调工人师傅们的智慧和团队协作的力量。
他摒弃了所有华而不实的辞藻,力求用最朴实的语言,讲述食品厂最真实的故事。
下午,他继续完善稿子,反复修改,确保每一个观点都有事实支撑,每一个数据都准确无误。直到下班铃声响起,他才放下笔,揉了揉有些发酸的眼睛。
看着桌上这份凝聚了众人智慧和心血的发言稿初稿,王超心里踏实了许多。他收拾好东西,离开食品厂。
他没有忘记早上的打算。在回家路上,他再次绕到那条僻静的小巷,确认四周无人后,从系统空间里取出了预先准备好的一段真空包装的金枪鱼块和一个沉甸甸、纹路清晰的绿皮西瓜,放进了带来的布包里。
提着布包,想象着妹妹看到西瓜时的欢呼雀跃,王超的步伐变得轻快起来。夜晚,不仅有家人的欢笑和美味,还有那台等待探索的武术训练模拟器。
第一百四十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