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金枪鱼与发言稿

“那就好,那就好。”李秀兰放下心来,已经开始盘算着晚上怎么料理这难得的鱼肉和西瓜了。

吃完简单的早餐,王超精神抖擞地出了门。他选择步行去食品厂,想让清晨尚算凉爽的空气帮助自己理清思路。

街道两旁的樟树枝叶繁盛,王超的脑子里全是关于地区工业局经验交流会发言稿的构思。赵科长的提点言犹在耳——“要实在,多讲具体怎么做的,遇到了什么困难,怎么解决的,少说空话套话。”

他反复琢磨着这句话。食品厂能拿得出手的,主要就是两项:一是小鱼仔罐头的成功开发,变废为宝;二是技术改造,特别是那个“油炸小鱼仔”乃至后来改进的热风循环烘烤设备,实实在在地降低了成本,节省用油,提高了效率。

走到食品厂门口,和门卫老孙头打了声招呼,王超径直先去了车间。他没有惊动正在忙碌的工人,而是找到了正在检查新搅拌器运行数据的张保国。

“张叔,忙着呢?”

“厂长!”张保国见到他,放下手中的工具,“新轴承运行很平稳,噪音和振动都小多了,效率起码提升了百分之十五!”

“很好!”王超赞许地点点头,接着话锋一转,“有个事跟你商量。地区工业局下个月要开个经验交流会,我们厂准备去介绍一下技术革新方面的经验。你是主要的技术负责人,这发言稿,你得帮我一起琢磨琢磨,咱们得写得实实在在的。”

张保国一听,脸上露出既兴奋又有些紧张的神色:“地区交流会?让我参与写发言稿?厂长,我这大老粗,动笔杆子不行啊……”

“不用你动笔,你把咱们当初怎么想到要改设备,中间失败了多少次,怎么解决的,特别是那个热风循环的思路是怎么来的,还有具体省了多少油,降低了多少成本,这些实实在在的过程和数据,原原本本告诉我就行。”王超引导道。

张保国这才松了口气,挠了挠头,开始回忆:“说起来,最开始就是觉得油炸太费油,成本太高,何师傅也提过能不能省点油。后来您提了那个用热风吹的想法,我们一开始都觉得悬,做了个小箱子试,果然不成,鱼烤不熟,还受热不均……后来换了发热管,加了导流板,何师傅又调整了腌制方法,还试了先烘干再烤……反正折腾了小半个月,才慢慢摸到门道……”

王超认真地听着,不时插话追问细节。张保国虽然不善言辞,但说到技术问题,条理却很清楚,把过程中的挫折、关键的技术突破点和最终取得的效益都讲得明明白白。

跟张保国聊完,王超心里对技术部分的脉络清晰了很多。他接着又去找了何师傅。

何师傅正在指导工人调整新一批小鱼仔的腌制配方,见到王超,拍了拍手上的调料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