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晓走到他身边,递过来一块橡皮擦:“刚才王队长质疑你的时候,我还以为你会慌。”
林砚接过橡皮擦,笑了笑:“慌也没用,案子不等人。对了,你刚才说的管钳,能不能画个示意图?等下整理作案手法卡的时候,让大家更清楚。”
“早就画好了。”苏晓从笔记本里抽出一张纸,上面画着管钳的形状,标注着“钳口弧形,缺口位置与伤口吻合”,“我还让南州技术科的同事,把之前破获的货车司机作案案子里的管钳照片,也借调过来了,明天就能到。”
林砚接过图纸,心里涌起一股暖意。从南州的菜窖女尸案到现在的跨省连环案,苏晓总能在关键时刻给他最专业的支持。他抬头看向窗外,阳光已经透过窗户,照在墙上的交通图上,那些红色的圈点,仿佛不再是冰冷的案发地,而是即将被串联起来的线索。
“对了,还有个细节。”林砚突然想起什么,拿起连云港案的受害者照片,“这个受害者的头发上,别着一个廉价的塑料发卡,上面有‘牡丹’图案;我刚才翻商丘案的照片,那个受害者的抽屉里,也有一个一模一样的发卡——说不定是在同一个批发市场进的货,这或许能找到凶手接触受害者的渠道。”
苏晓凑过来看了看,眼睛一亮:“我明天就去查三省国道旁的批发市场,看看哪家店卖过这种发卡!”
这时,张振国走了过来,拍了拍林砚的肩膀:“林砚,你这个信息库的想法,说不定能成为咱们省厅破跨省案的新办法。等这个案子破了,我就向厅里申请,把这个办法推广下去。”
林砚笑着点头,低头看向手里的卡片。卡片很薄,却承载着三个受害者的冤屈,还有三省刑警的期待。他知道,接下来的日子会更忙,要跑货运站、查批发市场、核对无数的司机信息,但只要能把凶手绳之以法,这些辛苦都值得。
夕阳透过窗户,把会议室里的影子拉得很长。林砚拿起笔,在第一张“作案手法卡”上,郑重地写下:“凶手特征:男性,大概率为货车司机,熟悉豫皖苏三省国道路线,作案时间集中在凌晨至清晨,惯用管钳作为凶器,有给受害者换红衣的特殊癖好。”
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在安静的会议室里格外清晰,像是在为这场跨越三省的追凶之战,写下了第一个坚定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