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的增援来得很快,足足一个大队的兵力。断后部队且战且退,伤亡不断加大。
最危险的时候,谢文渊和十几名战士被日军包围在一个小山头上。
“参谋长,子弹不多了!“一个战士报告。
谢文渊看了看所剩无几的弹药,又望了望山下密密麻麻的日军,脸上露出决然的神色。
“同志们,今天我们可能要交代在这里了。但是,“他提高声音,“我们用这些弹药换来了部队急需的物资,值不值得?“
“值得!“战士们齐声回答。
“好!“谢文渊举起手枪,“就是死,也要多拉几个鬼子垫背!“
就在他们准备决死一战时,意想不到的援军出现了!陈赓亲自带着主力部队杀回来接应。
在内外夹击下,日军很快溃败。谢文渊和断后的战士们得以脱险。
回到根据地清点战果,这次行动共缴获步枪二百支、轻机枪十挺、子弹五万发,还有大量药品和粮食。虽然付出了三十多人伤亡的代价,但确实解了根据地的燃眉之急。
庆功会上,陈赓紧紧握住谢文渊的手:“文渊同志,这一仗打得好!你给太岳军区带来了新气象!“
“这是全体指战员共同努力的结果。“谢文渊谦逊地说。
通过这一仗,谢文渊在太岳军区站稳了脚跟。干部战士们看他的眼神,从最初的审视变成了由衷的敬佩。
但谢文渊没有沾沾自喜。他知道,这只是开始,更艰巨的任务还在后面。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着手整顿部队,加强训练。他把在利剑分队积累的特种作战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太岳军区的战士们。
“特种作战不是耍花枪,“他在一次训练中说,“而是要像手术刀一样,精准地打击敌人的要害。“
他还特别重视情报工作。在他的建议下,军区成立了专门的情报处,加强对日军动向的掌握。
二月的一天,情报处送来了一个重要消息:日军正在秘密修建一个大型仓库,储存准备用于春季扫荡的物资。
“这个仓库必须打掉。“谢文渊在作战会议上说。
“但是仓库在哪里?“有人问。
“在这里。“谢文渊指向地图上的一个点,“卧虎山。“
卧虎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日军把仓库建在山腹中,出口极其隐蔽。
“怎么打?“陈赓问。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谢文渊胸有成竹,“我们可以...“
他详细阐述了作战计划。听完后,陈赓拍案叫好:“就这么干!“
新的战斗即将开始。谢文渊站在指挥部门前,望着远方的卧虎山。虽然离开了太行山,但抗日的烽火依然在燃烧。
他知道,无论身在太行还是太岳,他肩上的责任都是一样的:带领战士们打击日寇,保卫这片多难的土地。
山风凛冽,却吹不灭他心中的火焰。在这太岳山区,新的篇章刚刚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