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锦衣卫133

"老赵,还在琢磨那本破书?"工友老周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参将说了,三日内必须改良好火铳,否则军法处置!"

赵莽合上书本,望向工坊内堆积如山的火铳。这些天,已有三名士兵因火铳后坐力骨折,可战事吃紧,俞大猷将军催要火器的文书一封接着一封。他咬了咬牙,从箱底取出一个小瓷瓶——里面装着父亲留下的二甲基汞,那是他一直不敢触碰的禁忌。

次日清晨,赵莽开始了危险的实验。他将微量汞液注入火铳的特制铜管,看着银白色的液体缓缓渗入金属缝隙。第一声枪响在工坊外炸响时,赵莽差点握不住火铳。后坐力确实大幅减弱,但一股甜腥气顺着枪管升腾而起,直钻鼻腔。

连续试射十次后,赵莽的右手开始不受控制地颤抖。他强忍着不适,记录下每一次的数据。当夕阳西下时,他发现自己看东西重影,连走路都有些踉跄。可火铳的改良效果显着,后坐力降低了足足七成,精准度也大幅提升。

"好!好!"参将看着试射结果,兴奋地拍着赵莽的肩膀,"立刻量产,明日就送往俞将军的军营!"

赵莽想开口提醒汞毒的危害,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他知道,在军情紧急的当下,没有人会在意士兵们的安危。更何况,一旦秘术泄露,他恐怕性命难保。

接下来的日子里,赵莽几乎住在了工坊。他一边指挥生产,一边感受着汞毒在体内蔓延。他的记忆力开始衰退,常常忘记刚刚说过的话;夜晚睡觉时,手脚不受控制地抽搐,惊醒后浑身冷汗。可每当看到改良后的火铳,他又觉得一切似乎都值得。

终于,第一批五百支改良火铳装车运往军营。赵莽站在军器局门口,看着车队远去,心中五味杂陈。这时,他的手突然剧烈颤抖,连手中的记录册都拿不稳。老周见状,赶紧扶住他:"老赵,你脸色太差了,去歇会儿吧。"

赵莽摇了摇头,转身回到工坊。他知道,自己的时间不多了。翻开《分焰篇》,他在空白处写下一行小字:"吾以毒术强军,虽解燃眉之急,却遗患无穷。望后人慎用此术,莫蹈吾之覆辙。"

夜色渐深,赵莽独自坐在炉火旁。他的眼前开始出现幻觉,仿佛看到那些使用改良火铳的士兵,在战场上英勇杀敌,却又在战后痛苦地抽搐。他握紧双拳,指甲深深掐进掌心。在生理与军事的双重困境中,他选择了以命相搏,可这份代价,究竟是拯救还是毁灭?

五时空交错

福建军器局的油灯将赵莽的影子扭曲地投在墙上,他颤抖着将二甲基汞滴入火铳铜管。刺鼻的甜腥气弥漫开来的瞬间,工坊的墙壁突然开始流动,化作液态的琉璃。赵莽踉跄着后退,却发现自己的双脚已陷入一片银白色的沙地,远处传来的不再是铸铁炉的轰鸣,而是海浪拍打礁石的巨响。

“这不可能...”赵莽低头看着自己的双手,皮肤下竟浮现出细密的银色脉络,如同他在毒雾幻境中所见的纳米颗粒。前方海滩上,俞大猷将军的银甲在月光下泛着诡异的冷光,他手中断裂的佩刀正喷溅出闪烁着现代生物制药LOGO的银血。倭寇们的甲胄缝隙渗出液态金属,那些流淌在沙地上的银色液体,竟自动组合成DNA双螺旋结构。

“您终于来了。”沙哑的声音从身后传来。赵莽转身,看见一个身着银色战甲的人悬浮在空中,面罩下的眼睛闪烁着幽蓝的光芒,“四百年前的量子纠缠实验成功了,我们的记忆终于突破了时空壁垒。”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你是谁?”赵莽摸向腰间的磁暴刀,却发现自己的武器变成了某种发光的长杖。

“我是未来的你。”战甲人摊开手掌,掌心浮现出赵莽在军器局的画面,“2077年,人类在研究抗倭历史时,意外发现了明朝战场上残留的量子生物标记。我们通过时空锚点将记忆传输到你的大脑,试图阻止那场改变历史的灾难。”

赵莽的太阳穴突突直跳,工坊与战场的画面在他眼前交替闪现。他想起《火龙经分焰篇》中关于汞引的记载,此刻竟与未来人口中的“量子纠缠实验”产生共鸣。当他再次低头,发现自己的皮肤已布满银色纹路,这些纹路正在按照某种规律排列,最终组成了一个精密的生物芯片图案。

“那些含有硫磺的银锭,是未来人制造的基因武器。”战甲人伸出手指,虚空中浮现出全息投影,“它们能释放纳米银血,改写人类的基因链。而你改良的火铳,无意中成为了激活这些武器的钥匙。”

赵莽的记忆突然被撕开一道口子。他看到现代实验室里,科学家们正在分析明代古战场遗址出土的银锭,那些闪烁着幽光的金属碎片上,刻着与《分焰篇》如出一辙的符文。画面切换,他又置身于海底火山口的基因编辑实验室,培养舱中的硫氧化古菌正在吞噬着玄武岩,而操作台上的屏幕显示着:“Project Prometheus - 明朝基因净化计划”。

“我们必须阻止军器局的银锭流出!”赵莽握紧发光长杖,杖头突然投射出军器局的三维地图,“参将和东厂已经勾结,他们准备用这批毒银彻底摧毁俞大猷的军队!”

战甲人点头,身影开始变得透明:“你的身体正在适应量子态,但时间不多了。记住,分焰秘术的汞引不是毒药,而是打开时空通道的钥匙。”

赵莽的意识被猛地拽回军器局。他睁开眼,发现手中的火铳正在发烫,而工坊的地面上,不知何时出现了用银色液体绘制的量子计算模型。远处传来倭寇的号角声,赵莽知道,这不再是简单的抗倭战争——他必须用跨越时空的记忆,在历史的洪流中撕开一道裂缝,改写注定毁灭的未来。

当第一缕晨光刺破云层时,赵莽举起改良后的火铳。铳膛内的二甲基汞与涌入的银血产生共鸣,发射出的不再是铅弹,而是一串闪烁着幽蓝光芒的量子数据。这些数据穿透时空,在16世纪的战场与21世纪的实验室之间,架起了一座扭转命运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