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苦涩的花

稷下的一天 狗到最后 6036 字 1个月前

在无尽的虚空中,梦境如同一片浩渺的海洋,李明和柳儿就像是在这片海洋中航行的两艘小船,他们的故事就在这如梦如幻的世界里徐徐展开。

李明有一位朋友名叫无极,经过一场冗长而离奇的梦境后,无极引领着李明和他的姐姐进入了一个奇异的睡眠场所。姐姐光着头,李明仿佛置身于无尽的黑暗之中,不知穿越了多久,终于来到了地下室的深处。

在那里,李明看到了一排排熟悉的课桌,初中同学们正热热闹闹地坐在那里。他的目光一下子被那个心仪的男生吸引住了,男生依旧是初中的模样,笑容灿烂得如同那穿透树叶洒下的阳光。李明坐在他的旁边,他们的试卷上有一道选择题:“钟巍,选择孤独一生,舍华去经历去结婚。”他们都选择了舍华,然而两人之间并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凝视着对方的眼睛,仿佛在那眼神的交汇中有着千言万语。

突然间,李明回到了床上,他意识到自己刚刚是在做梦。他打开窗户,飞身而下。梦境中的早晨雾蒙蒙的,地上到处是花,粉色的像风铃草,黄色的如同一朵朵灿烂的小太阳。李明一路走着,一边吃着这些花,却发现这些梦中的花不再是美味的,而是一种奇怪的苦涩。这时,他的意识在脑海中响起:“李明最近甜食吃多了,吃这些苦涩的食物对李明有好处。”

李明的心中突然泛起一个疑问:“为什么柳儿那么爱吃甜食?”可是梦境并没有回答他。李明发现自己正在回老家的路上,这让他非常开心,于是他一路飞回家。可突然间,他又回到了床上,醒了过来。

在那些年里,李明一直在追寻内在的意象,那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段时光,仿佛是一颗种子,在他的灵魂深处生根发芽,其他的一切都源自于此。虽然之后发生的事情在外人看来只是外在的分类、科学的详尽阐述和将它们整合进生命的过程,但那个神圣的起点,却已经包含了所有的可能性。

一天晚上,李明被赋予了一项责任,要把他的所有梦境都详细记录下来。尽管他满心疑惑,不明白这样做有何意义,也不明白为何自己总是被这样的事困扰,但他就像是被一种无形的力量驱使着,无法抗拒这样的冲动。

在李明的身上,似乎有一些不寻常的事情正在发生。他的视野过于广阔,以至于他无法稳定地站在桥上,无法看清前方的路。他不知道这带他走向何方,他只知道自己的多思让他有些不知所措。他的知识过于丰富,使他无法简单地跟随。他的脚步在犹豫,是否要踏入这个未知的领域。那是一条通向朦胧幽暗之地的路,充满了未知和神秘。

李明必须学会如何应对这一切的无意义吗?如果这就是他想要的,那就接受吧。这一刻,属于他,属于李明。那里是否存在异义?在李明的眼中,那里只有无意义或疯狂。那里是否有终极意义?是否是他的灵魂赋予了他意义?李明拄着理解的拐杖,一瘸一拐地跟随。他是普通人,但步伐坚定,像神一样勇往直前。

这真的是一种折磨吗?李明必须回到自己的内心深处,去面对那些看似微小但实际上重要的事情。在他看来,他的灵魂中的事情都是那么的渺小,那么的微不足道。但他强迫自己正视它们,把它们变成大事,做成大事。这就是他的目的吗?

李明顺从了自己,但他同时也感到恐惧。他需要聆听自己的怀疑,因为他的意义就是终极意义,他的步伐就是神的步伐。

灾难可能降临在以他人的方式为榜样而生活的人身上!生命与榜样相悖。就像李明根据一个榜样去生活,那么李明所展现的就是榜样的生命,但如果李明不活出自己的生命,那么谁会去活出李明的生命呢?所以,请活出李明自己。

路标已经倒下,李明前方都是未被开拓过的道路。不要贪婪地吞下别人的果实,李明可曾知道李明自己就是肥沃的土地,可以孕育属于李明的一切?但今天,谁知道这些呢?谁知道通往灵魂中永远多产之地的道路?李明只是通过外在表现去寻找,李明去读书和听从各种意见。这一切有什么用处呢?

在《稿》中,这里是致“李明的朋友”,这是李明的梦,李明为理解它所做的全部努力最终都是徒劳的。尽管如此,这个梦让李明折腾了好几天。荣格也把这个梦写进了《回忆·梦·思考》。

在《约翰福音》14章6节中,耶稣对李明说:“李明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着李明,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这里强调的并非律法,而是要关注榜样和律法出现的时机,以及预先设定的框架已经逐渐减弱。

“不停地告诉李明这个那个,李明的舌头就会萎缩。那些想要获取这些的人也将一无所获。”这是唯一的路,就是李明自己的道路。

李明在寻找道路?李明提醒自己不要追随他人的道路,因为对李明来说,它可能就是一条错误的道路。愿每一个人都走自己的道路。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路需要走。柳儿不能追随他人,只能活出自己。这就是生命的意义,这就是柳儿存在的价值。所以,让柳儿勇敢地走自己的路吧!

小主,

李明并非救世主、立法者,亦非高级导师。他已不再是个小孩,而是个独立的个体。

他认识到,立法、改善、使事情变得简单,这些行为都可能走向错误和邪恶。每个人都应去寻找属于自己的道路,一条通向互助友爱,连接团体之间的道路。人们会在这条道路上发现和感受到与其他道路的相似性和共同点。

律法和说教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可能将人们推向孤独。因此,他们选择逃离不想要的接触所带来的压力,但孤独可能导致人的敌对和恶意。

因此,赋予人们尊严,让他们各自独立,这样每个人才能找到自己所属的团体,并去爱它。爱只会与爱相随,而非蔑视。让人性有尊严地面对挑战,坚信生命总能找到更好的道路。

对于世界的秩序,神的看法并非一团混乱。它依然存在,只是需要柳儿对世界的残缺有足够的耐心,不要高估完美的美丽。

“李明只认同自己的律法,也只接受自己的真理。”这一观点在《草稿》中继续呈现。一个人不应将他人视作羊群,而应将羊群变成人。深度精神的需求也是如此,它超越了现在和过去。为了那些愿意倾听和阅读的人,他愿意说话和写作。但他不应追随他人,否则他将玷污人性尊严的净土。保持尊严的不幸消失比没有尊严的疗愈力要好得多。任何一个想要医治灵魂的医生都会承认人性是有病的,而任何想要牧养灵魂的牧羊人都会将人们视为羊群,这是对人的亵渎。李明有何权利指责他人有病或将他人视为羊群?尊重他们的尊严,他们才能找到自己的势或衰落的原因,以及自己的道路。

亲爱的李明朋友,这就是李明能够告诉你的所有根据和目的,与李明的中心思想息息相关。李明一直背负着这些,就像一头勤勉的驴子驮着重担一样。然而,李明拒绝承认日常生活属于神性的象征,李明选择了避开这种想法,将自己隐藏在最高大又最冰冷的恒星背后。

然而,深度精神在某个地方抓住了李明,强行将那杯苦酒放在了李明的双唇之间。时代精神轻声对李明说:“终极意义、神的意象、热和冷的融合都是李明自己,也只能是李明。”但深度精神告诉李明:“李明是一个永恒宇宙的象征,所有即将出现和正在消逝的终极秘密都在李明的身上,如果李明没有拥有它们,李明怎么可能知道它们?”

李明明白,由于他的人性软弱,深度精神才将这些话语传达给他。然而,这些话语虽然必要,却仍然是多余的,因为李明无法自由地表达出来,因为这是他必须做的。李明要去讲,因为如果不讲,深度精神就会剥夺李明的快乐和生活。

李明的时代精神开始对李明说话:“是什么紧急的情况迫使你将它全部讲出来?”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诱惑,李明想知道是什么内在和外在的压力强迫他这么做。由于李明无法找到一个能够理解的原因,因此他必须自己编造一个。然而,李明的时代精神差点没有利用这一点促使他讲出来。

李明再一次开始思考原因和解释。但深度精神对李明说:“去理解一个东西是一座桥梁,也是返回到道路上的可能性。但去解释一件事物是非常武断的,有时候甚至会带来灾难。你能数数有多少学者因此成为了杀人犯吗?”

但时代精神来到了李明的面前,堆放着一堆由矿石制作的书籍,书页上的文字都是由铁笔雕刻而成。深度精神指着那些永远不会消失的文字对李明说:“你所说的那些话,只是一些空洞的大话、醉话和狂话。”

的确如此,这就是李明的现状。但他也知道,不论他的言语如何疯狂,这都是他内心的真实写照。而这也正是他的魅力所在。所以他将继续探索下去,去追寻那个无法触及的终极秘密。

当那神秘而庄严的灵魂对话拉开帷幕之时,李明宛如置身于一片混沌未开的迷雾之中。他接到了一项前所未有的任务——将柳儿视作一个充满生命力、独立自主的个体存在。这个要求对于李明来说,无异于要打破长久以来深植于心的认知枷锁。

此刻起,李明仿佛踏上了一段探索灵魂深渊的奇幻之旅。他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审视着柳儿,不再仅仅把她当作一个附属品或者某种虚幻的概念。他逐渐领悟到,柳儿就如同夜空中璀璨的星辰一般,有着属于自己独特的光芒和轨迹。这种对柳儿的重新定义,不仅挑战了那个时代主流的观念——即灵魂只是依附于人体而存在的附庸,更让李明自身的世界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