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好一个老成谋国的吴首辅

其二,扶植宦官、外戚,以毒攻毒。

东汉宦官诛杀党人,明朝厂卫横行,皆是如此。

文官清流的斗争都在暗地里,怎么敌得过不在乎名声的宦官。

直接乱拳打死老师傅,想尽一切办法构陷你,保证防不胜防。

其三,钳制思想,禁绝私学。

宋朝禁程朱理学,明朝毁书院、禁讲学,清朝大兴文字狱,皆是如此。

就是杜绝文官借学问结党议政。

自大闫开国以来,朝廷便以内阁为中枢,枢密院分掌军政。

形成一套严密的秘书制度,用以分割相权,防止权臣独大。

然而,七百余载岁月流转,这套制度早已僵化腐朽。

文官集团盘根错节,党同伐异。

朝堂上下尽是门生故吏,政令一出,便遭掣肘。

而曾经能与文官抗衡的武将勋贵,历经百年内外战争的数次惨败,早已元气大伤。

成了扶不起的阿斗。

现在文官集团不就想将触角伸入枢密院,借设立监军之名,行掌控兵权之实。

他们惧怕再出现一个如天寿帝这般不受控制的藩王。

直接以武力"清君侧",重演夺位之变。

毕竟,只要坐上龙椅的是个清醒的帝王,就绝不会容忍文官集团坐大。

比如现在坐在龙椅上的天寿帝,以武力夺取天下的帝王,岂能无视文官集团这个隐患。

校事府的设立,便是他的破局之策。

这个新设的军政特务机构,直属皇帝。

不受六部节制,更不必看文官脸色行事。

既可监察百官,又可插手军务。

甚至能绕过内阁,直接向皇帝密奏。

而天寿帝赐予洛子商蟒袍之举,就是要把洛子商这个宦官中的异类捧起来跟文官打擂台。

毕竟宦官无根无基,唯有依附皇权才能生存。

当然,这是宏观层面上制度性的权力制衡。

若论及最直接有效的打击手段,莫过于从根基上瓦解文官赖以生存的文化土壤。

书院与讲学。

诚然,洛子商不否,也有认真才实学的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