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4章 辽东新区?

辽东前线,李世民的行营灯火通明。

空气中,弥漫着硝烟和紧张的气息。

李世民放下手中的军报,揉了揉眉心,连日督战带来的疲惫刻在眼底。

张阿难轻手轻脚地,将那份来自辽东安抚使的加急奏折呈上。

李世民本以为是关于官员任命或地方民情的常规奏报,但当展开素绢,褚遂良那一丝不苟的字迹映入眼帘时,内容却出乎意料。

奏折开头,仍是惯例的请安与辽东安抚工作概述。

但很快,笔锋一转,详细描述了褚遂良在竹叶轩盘山港造船厂的所见所闻。

李世民起初只是随意扫过,心中甚至掠过一丝不耐。

又是柳叶那“不务正业”的船厂!

但当看到具体的描述时,他的眉头不自觉地蹙紧。

褚遂良没有过多渲染船厂的宏伟,而是将重点放在了其运作方式上。

“臣观其管理之法,颇有异于常理,匠作之事,不唯匠户世袭,皆以‘绩效工分’计酬,多劳者厚赏,怠惰者薄惩,优劣公示于众,一目了然。”

“事权下放,工头管事可因地制宜,即时决断,省却层层报批之冗,更有‘自助食堂’一处,无论管事匠作杂役,皆同堂取食,秩序井然,言谈无忌,反生融洽......”

李世民的手指在奏折上轻轻敲击着。

褚遂良是什么人?

清流领袖,最重规矩礼法!

连他都用了颇有异于常理来形容,还带着明显的探究和思索意味,这本身就不寻常。

朝廷的作坊,哪个不是等级森严,效率低下,匠户怠惰?

将作监的船坞,规模不及此十一,却常闻掣肘抱怨之声。

奏折后半段,褚遂良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

“此等管理之法,虽起于商贾,然其高效有序,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似有可取之处。”

“辽东新定,百废待兴,官场亦需涤荡旧弊,重焕生机。”

“若择辽东官场为试点,仿效其精髓,或可收整饬吏治、提振效率之奇效!”

李世民沉默了许久。

帐内,只有烛火跳跃的噼啪声和远处隐隐传来的巡营号令。

他站起身,走到巨大的辽东沙盘前,目光扫过代表安市城的标识,那里仍是块难啃的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