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是经过武陵蛮所在地区后,便是无人烟的区域。便是有人看到了大军行进,只要对他们友好一些,他们也不会想到通报官府,再急报成都。”
法正的意思很明确,武陵蛮道已太久没人走了,大军通过,一路上也只是能遇到一些武陵蛮。
只要对他们友好一些,他们才不会没事找事,派人去通知成都。
鲁肃马上对法正致礼,表示他赞同法正所说。
桓佑也笑道:
“子敬主簿勿忧。如今江南天下首富,武陵蛮穷困不堪。只要给沿途武陵蛮一些好处,他们不仅不会骚扰大军,还会给大家开道、引路和掩饰行迹。
“若主公采取吾之策,吾便自请为使,前去游说武陵蛮。”
“不行。”孙策把脸一板。“刚刚及冠,哪里用汝犯险?”
“主公差矣。吾之去只有好处,何险之有?说服武陵蛮事小,探查道路事大。
“取益州后,若要让江南与益州通行更加便利,便是需要交好、收服武陵蛮的各族精夫。
“探查道路及交好武陵蛮精夫,才是我自请为使的真正目的。”
武陵蛮各族的首领称为“精夫”。
武陵蛮由五溪蛮、廪君蛮为主,包含濮、苗、僚、澧中蛮、溇中蛮等成分,后来慢慢演化为苗族、瑶族、土家族等,即新中国成立时湘西、贵州等地的少数民族。
正史中,助刘备打夷陵之战的沙摩柯,便是五溪蛮的精夫,亦是后世土家族的英雄人物(见《土家族简史》)。
听桓佑如此说,才知道桓佑所虑有多么深远。
毕竟,走武陵蛮道入益州,比走夜郎道再转綦江道,近了几百里。
而且,夜郎道主要是陆路,而武陵蛮道的前半程,则是以水路为主。
如果收取了益州,打通益州与江南的水路,可就极其重要了。
比如说,用武陵蛮道把益州的粮、铁运往江南,水路当然要比陆路成本低得多。
孙策、周瑜、鲁肃、法正都极为叹服桓佑的深谋远虑。
“子麒,吾之子房也!”孙策满眼都是对桓佑的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