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讨伐益州不仅要走过数千里的险山恶水,稍有不慎,比如说被成都刘备提前发现了这一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计谋,进入益州的振汉军便会万劫不复,根本没有退回江南的可能。
但这是桓佑提出的计谋,法正当然不会出口质疑。
当然,也不能赞同。
所以起身致礼,却不说赞同与反对,才是最正确的态度。
可他不质疑,不等于别人不质疑。
每次桓佑向孙策献策,孙策都不敢马上答应,而是私下找周瑜、鲁肃商议一番,完全搞清楚桓佑之策的根本后,才会接受并开始执行。
也好在孙策身边有周瑜、鲁肃这两个东汉末年的顶级智者,否则孙策真可能连桓佑所献策略都可能听不懂。
如果桓佑真的和青州成公子一样,只想兴盛大汉,却没有自己坐上龙椅的想法,那孙策绝对会对桓佑言听计从,甚至把桓佑给供起来。
如果要是桓佑有什么想法……
这事儿孙策、鲁肃、周瑜三人商议过不止一次。
他们的美好愿望是:仙人弟子怎么会和自己这些凡俗之人争呢?
可桓佑不争,不等于桓氏不争。
所以,他们每次商讨的结论都是:只要桓佑愿意给孙策出谋划策,愿意让江南变得更富更强。除了兵权,什么都可以给桓氏,
鲁肃到底已经年过三十,比周瑜、孙策沉稳多了。
他尽管开口赞为妙计,可质疑还是有的。
“子麒,走武陵蛮道,不仅道路难行,期间有一段还需要大量纤夫拉船上行。
“关键是武陵蛮族会骚扰大军。一旦大军与武陵蛮开战,想隐藏此路实兵,恐怕不易。”
听到鲁肃的疑问,桓佑笑了,刚想开口回答,谁知法正先开口了。
“纤夫及隐匿行踪之事,倒是不用过虑。”法正看着大家说道。
“哦?”孙策看向法正。
“只是溯沅水而上的那一段需要纤夫,秋收后征辟徭役很是方便,一月后纤夫便可返回江南。
“这些年来,几乎无人走武陵蛮道。毕竟武陵蛮道不仅有武陵蛮的拦路骚扰,其道路也险阻异常,不适于大军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