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真相显露(四)

“不然,就算除掉吴潜,自己苦心经营的权势也将化为泡影,甚至还可能招来杀身之祸。”

次日朝会,朝堂上风云骤起。

史弥远率先发难,高声说道:“陛下,如今蒙古大军压境,要求朝廷交出明教凶手。”

“可此事疑点重重,并无确凿证据。”

“若贸然交出明教木易等人,只怕局势会愈发难以控制,届时大宋危在旦夕!”

吴潜一听,立刻跳出来反驳:“史相,这话简直荒谬至极!”

“如今蒙古国大军已然兵临城下,若不交出明教凶手,蒙古必定挥军南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一旦战火燃起,必定会生灵涂炭。”

“为了国家安危,为了淮西万千百姓,朝廷必须有所取舍,做出牺牲!”

两位丞相针锋相对,你一言我一语的争论,引发朝堂上大臣们的激烈讨论。

一众大臣分成两派,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场面混乱不堪,吵得赵昀脑袋嗡嗡作响。

看着朝堂上混乱的场景,赵昀心中烦躁不已。

但他心里清楚,史弥远和吴潜表面上是为国家着想,争论得慷慨激昂。

实则二人心中都藏着自己的小算盘,无非是在为各自的权力和利益争斗。

强压心中的怒火,大声喝道:“诸位爱卿,此事关系重大,关乎国家存亡,切不可草率决定。”

“朕认为,还需先查明真相,再做定夺。”

赵昀目光望向等候多时的张弘范,沉声开口:“张弘范,皇城司负责调查此事,如今进展如何?”

张弘范出列,恭敬回应:“陛下,经皇城司全力调查,现已掌握铁证。”

“关于明教勾结蒙古的谣言,最早源自梁成大与薛极等人的府邸。”

“而在襄阳刺客身上发现的檄牌,经鉴定,确系禁军所用之物。”

张弘范的声音清晰有力,如洪钟般在朝堂上回荡。

朝堂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

吴潜脸色骤变,怒目圆睁,手指颤抖着指向史弥远,大声吼道:“史弥远,你可知你麾下之人,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

“这是要将我大宋拖入万劫不复之地啊!”

史弥远心中一惊,脸上却依旧不动声色,强装镇定道:“吴相国莫要血口喷人,此事尚未查明,仅凭一面之词,就要污蔑本相!”

朝堂上顿时一片哗然,大臣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看向史弥远和吴潜的目光充满了质疑。

这时,张弘范再次开口,字字如刀,说道:“陛下,经皇城司深入调查,刺杀蒙古使节的凶手,确实来自禁军,且隶属侍卫步军司的虎捷军。”

“而侍卫步军司,归吴相国管辖。”

“凶手离营时,随身携带传令檄牌,经核查,枢密院出示的调令文书,正是出自吴相国之手。”

吴潜闻言,气得满脸通红,大声怒斥道:“张弘范,你血口喷人!这…… 这绝不可能!老臣从未下过此等命令!”

“张弘范,分明是你在蓄意陷害我!你到底是何居心?”

“老夫一心为国,怎会做出这等事!你不择手段地嫁祸于我,对得起陛下的信任吗?”

史弥远叹息一声,装出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假惺惺地说道:“吴相,事到如今,你还是认了吧。”

“昨夜你密会蒙古使节,不知可是又有了新的筹谋?”

“你!” 吴潜猛然转向史弥远,眼中怒火几欲喷出,“是你!肯定是你这个老匹夫在背后搞鬼,陷害老夫!”

“史弥远,你为了铲除异己,不择手段,竟然想出如此毒计!”

赵昀见朝堂乱成一团,不禁拍案而起,怒声喝道:“够了!朝堂之上,成何体统!”

张弘范冷笑一声,不理会吴潜的愤怒,继续说道:“不仅如此,薛极负责散布谣言,意图嫁祸明教,挑起朝廷与蒙古冲突!”

“梁成大假传军令,私自更改调令,是此次刺杀使节的主要案犯之一!”

此言一出,史弥远脸色微变,想不到皇城司追查的速度竟如此之快。

梁成大与薛极都是他的心腹,此事若深究下去,自己必然脱不了干系,好在自己此前并未直接牵涉其中。

眼下也是到了断臂求生、以退为进的时候了。

梁成大闻言,脸色变得煞白,跳起来喊道:“张弘范!你不要污蔑我!你有何证据,凭什么这般说我!”

薛极更是 “扑通” 一声跪地,哭喊道:“陛下明鉴!臣冤枉啊!这定是有人陷害!”

张弘范不慌不忙,命人呈上密信与笔迹比对结果,冷冷道:“证据确凿,岂容狡辩?”

赵昀目光如电,直射史弥远:“史相,此事你可知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