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是当年作为故宋的行在,杭州城似乎也不曾这般地热闹。
城门虽然依旧破败,城门外却已是人潮汹涌。摊贩的叫卖声与游人的争吵声,连成一片。好不容易进了城,扑鼻而来的香火味,让赵孟頫一时感觉到了不真切的眩晕。
桥畔铜匠铺子飘出松脂香,有匠人正在錾刻银熏炉,炉盖上趴着的狻猊,须爪分明。
卖冻米糖的挑夫,敲着铁夹板,留下一串诱人的甜香。
药局的廊檐下,有波斯商人用嵌螺钿的象牙秤着龙涎香。
又有脆生生的吴语传来:“卖雪泡梅花酒哩……”,于是鼻尖处,又多了一份让人迷醉的酒香。
赵孟頫一时茫然,只觉双眼不够看,双耳不够听。
这繁华似锦,人流如织的城市,真的是自己记忆中的杭州城?
两轿落于后宅市大街上的“江南小吃店”门口。
小吃店面积已经扩大了三倍有余,老板娘换成了新婚不久的甄沁。伙计招了很多,甄沁也不再亲自掌勺,只负责招呼一些常来的老顾客,并时不时地记下客人们的建议与抱怨。
见到谢翱,甄沁开心地迎上来,“谢先生回来了?可有甄公子的消息?”
谢翱摇摇头,甄沁也没追问,一副根本不担心的模样,将两人迎入一个用帘子隔起的雅座。
不用谢翱吩咐,一些令赵孟頫眼花缭乱的小吃与点心,便流水般地摆上桌子。
虽然不算精致,但确实可口……赵孟頫筷子不停,夸奖不止。
谢翱一脸欣慰。
半晌之后,赵孟頫才放缓了速度,赧然道:“让谢先生见笑了。”
“无妨无妨……”
“对了,想请问谢先生,杭州现在用的是现银结算吗?”
谢翱让伙计找甄沁拿来一些货币,摆在桌上。
有金币有银币,竟然还有纸钞?
赵孟頫在大都,倒是有见过西域商人带来的一些金币与银币。眼前的这两种货币,远比那些更加精美,这倒在他的理解范围之内。
可是纸钞,连大都都已经没人用了!
“这不是朝廷发行的纸钞。”谢翱解释道:“也不能称为通用的货币,毕竟日月岛没有发行货币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