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科举成立

现在粮食紧缺,买粮食贵得要死,还都是谢远手里出产的——有了这条诏令,那么这些教书的人便能免费领粮食,可以省下好大一笔钱。

然后是第二点,那些想成名却无路的士族子弟听到这个后抢着要下乡。

再然后便是第三点,这对他们来说更加诱惑,这不是对付寒门的最好办法吗。

遂纷纷乖乖地下乡教书。

殊不知,这将是最后一次九品中正。

在十一月的一场雪灾后,谢远在吴姓士族和桓风的鼎力支持中,取消了九品中正制,正式创办科举。

并定下秋闱。

同时还下诏,所有书院都是朝廷统一开办,招手的书生无论寒门庶民,亦或世家子弟,皆要进行品德考试。

只有通过品德考试的,方能入书院读书。

因为那些子弟都教书都叫习惯了,也都顺利达到了自己成名的目的,遂对于取消九品中正都抱着无所谓的态度。

因为就算没有了九品中正,他们照样有机会升官——这是谢远说的,你教书资历够了,能给你升到建康的国子监来教授皇子公主。

甚至你想入朝做文官,他也可以根据你培养出来的人才数量来酌情考虑。

也是因为谢远放了这话,这些子弟放下了对寒门的偏见,开始倾力培养,筛选有用的人才。

如此一来,世家中的老一辈看到小辈对九品中正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便也慢慢地倾向了他们。

而那些想靠着举荐入仕的纨绔子弟,就只能老老实实地参加科举啦。

科举第一年的春闱,各地出名的多是世家子弟——在这之后,寒门子弟开始崛起,甚至连庶民都出现了不少。

这些人出现的原因无一例外,那便是教书的世家子弟见到了底层百姓的不容易,内心原始的善良被他们触动,觉得世家的垄断也是有些不公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