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页

她凑过去,小声的对朱嫂子说了起来。

朱嫂子眼睛越听越亮。

第二天的时候,朱嫂子照常在早上七点的时候就开了门。巧得很的是,梅主任的小姑子张兰兰其实就住在她们斜对面——也正是因为这样,在围观了几个月朱嫂子每天召集人发任务的时候,他们夫妻俩才眼热起来。

朱嫂子开门的时候,张兰兰也开了门,看到她之后就笑着打趣:“朱嫂子,你今天不会又往上加钱吧?别加了,再加我们可顶不住了。这样不是挺好的吗?你这儿也有人来,我这儿也有人来。”

朱嫂子喜气洋洋的:“不加了,这次我们不加了。”

张兰兰一愣,还有点不敢相信:“真不加了?”

“真不加了。”朱嫂子斩钉截铁的道。

“哟,想开了?”张兰兰喜道,“我就说嘛,他们就卖卖那些个体户,能撑多久啊?我们这边可都是国营商店的订单,柳市的百货公司都在我们谈呢。朱嫂子,我说你呀,要不就来我这儿干得了,每顶帽子多了两毛钱呢,一天加起来也不少,是不?”

朱嫂子一向和她不算对付,要往常听她这么显摆,早就呸一口在地上了,但今天却是乐呵呵的,“我呀,就不去你那儿了,这儿做得挺好的。劳烦你惦记。”

张兰兰见她不搭话,轻哼一声转了回去。

最近她可得意,靠着自己嫂子的东风,搭上了发财的快车。她心想,以往大家都在说,这桂花潭村的宋锦有多厉害多厉害,离了婚之后不仅没有消沉,反倒越过越好,不仅自个儿发了财,还让他们也有了一份额外的收入。说起来的时候,都是佩服还有一点点感激。她就不服!现在自己也做了起来,就发现,呵呵,也就那样嘛,这不挺简单的?

张兰兰想到即将要到自家钱包里的货款,心里一片火热。她暗自规划着,听说这宋锦有很多客户都是来自于陵水,她下次也得去陵水转一转。

到了九点的时候,已经逐渐的有人过来领任务拿布拿针线了。从去年年底那一阵开始,这几乎已经成了闲在家的大樟树村妇女姑娘们的固定习惯。只不过今年从一家变成了两家。还有一部分人会先问问看,今天的工钱涨了没,再看看哪家的工钱高再去哪家。

“别看了,我问了朱嫂子,她们不涨工钱了。”张兰兰笑骂道,“你们真是想太多,怎么可能一直涨?”

一屋子的婶姨就笑:“这我们肯定是盼着涨的呀。”

“想得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