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玻璃面世与镜鉴匠心

找来一块新出品的玻璃平板,让工匠取来少量锡粉和铅粉(当时已有冶炼),用石臼仔细研磨得极其细腻,然后混合上一种从特定树木采集来的、粘性极强的透明树脂(类似天然胶水),均匀地涂抹在玻璃背面。

待其半干,她又亲自用一个光滑的玉石滚子仔细碾压,确保金属粉层尽可能平整均匀。

最后,她让人取来一个早已准备好的、内壁打磨得光可鉴人的青铜边框,小心翼翼地将玻璃涂有金属粉的一面朝内,嵌入框中,用树脂密封边缘。

整个过程行云流水,充满了工匠特有的实践智慧,看得燕丹目瞪口呆。

当墨笙将这块简陋却完整的“青铜框玻璃镜”递给燕丹时,燕丹迟疑地接过来,看向镜面。

清晰!异常清晰!

虽然比不上现代水银镜的完美逼真,但镜中映出的他的面容、发丝、衣冠纹路,都清清楚楚,远比目前最好的铜镜要清晰无数倍!

那层金属粉在树胶的固定下,形成了有效的反射层,而青铜边框不仅起到了保护作用,其本身的光泽也增添了几分华贵。

“这……这就成了?”燕丹拿着镜子,翻来覆去地看,声音都有些发颤。

他感觉自己被“反杀”了!

他绞尽脑汁想着高深的化学和物理方法,结果墨笙用最朴素、最直接的材料和思路,就解决了问题!

墨笙看着燕丹震惊的样子,得意地扬起了下巴,脸上沾着点金属粉,却笑得格外灿烂:“怎么样,燕丹大哥?我说不难吧?其实道理很简单嘛,只要明白了光要怎么走,剩下的就是想办法把它‘拦住’并‘弹回去’而已。”

燕丹看着眼前这个天才少女,心中充满了感慨和敬佩。

果然,不能小瞧古人啊!

他们的智慧和动手能力,在有限的条件下,往往能迸发出惊人的创造力。

有了这玻璃镜,燕丹预想中的“经济利器”终于凑齐了最后一块拼图。

晶莹剔透的玻璃器皿、清晰无比的玻璃镜,再加上早已打开市场的香皂和烈酒,这一套组合拳下去,山东六国的贵族财富,恐怕真的要像流水一样,源源不断地汇入秦国了。

他仿佛已经看到了六国贵族为了一面镜子而一掷千金的场景,嘴角忍不住微微上扬。

“墨笙,干得漂亮!”燕丹由衷地赞道,“接下来,我们要想办法提高产量和良品率了。这镜子,必将名动天下!”

墨笙用力点头,眼中闪烁着对未知挑战的兴奋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