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年代小丫头的快乐生活25

第二十五章 岁月情深守圆满,福泽绵长终章暖

桂林的山水如诗如画,漓江水清澈见底,两岸的山峰奇秀挺拔,竹筏在江面上缓缓划过,留下一道道涟漪。晓丫和陈向阳的蜜月之旅过得惬意而甜蜜,他们登叠彩山、游象鼻山、逛西街,用系统奖励的相机记录下每一个幸福的瞬间。陈向阳给晓丫拍了许多照片,有在漓江边梳着长发的侧影,有在山洞里捂着嘴笑的俏皮模样,还有两人依偎在竹筏上的亲密合影,每一张都承载着浓浓的爱意。

蜜月归来,两人的生活步入正轨。陈向阳在科研领域持续深耕,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和不懈的努力,很快成为单位的骨干力量,参与的多项科研项目获得国家级奖项;晓丫则进入了一家出版社工作,从编辑助理做起,凭借敏锐的文学嗅觉和认真负责的态度,逐渐成长为资深编辑,策划出版了多本畅销书籍。

婚后第二年,晓丫生下了一个健康的男婴,取名陈念安,寓意“思念故土,平安顺遂”。孩子的出生让整个家庭更加圆满,林老实和王秀兰每天忙着带孙子,脸上的笑容就没断过;陈大爷更是把孙子当成宝贝,每天抱着念安在胡同里散步,逢人就夸:“俺这孙子,眼睛像丫蛋儿,鼻子像向阳,将来肯定有出息!”

晓丫休完产假回到工作岗位,王秀兰主动承担起照顾孙子的责任,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每天下班回家,晓丫都能看到温馨的一幕:林老实陪着陈大爷在下棋,王秀兰在厨房里忙碌,陈向阳抱着念安在院子里玩耍,饭菜的香味和孩子的笑声弥漫在小院里,让她心里满是温暖。

系统的奖励依旧如约而至,只是随着生活越来越富足,奖励更多偏向于家人的健康和生活的便利:进口的婴幼儿奶粉、儿童益智玩具、老年人保健品、家用医疗器械,还有让林老实和陈大爷安享晚年的养老补贴。晓丫渐渐明白,系统的存在,不仅仅是给她带来物质上的富足,更是陪伴她一路走来,见证她的成长、爱情和家庭的圆满。

念安渐渐长大,聪明伶俐,继承了晓丫的文学天赋和陈向阳的逻辑思维,从小就喜欢读书写字,成绩在幼儿园里名列前茅。晓丫和陈向阳常常带着他回靠山屯看望乡亲们,李富贵书记已经退休,看到念安,高兴得合不拢嘴,拉着他的手问长问短;张翠花、王婶等老街坊也纷纷围上来,给念安塞糖果、送土特产,让他感受着故乡的温暖。

又过了几年,晓丫生下了一个女儿,取名陈念溪,寓意“思念溪流,纯净美好”。儿女双全,凑成了一个“好”字,全家人更是喜上眉梢。林老实特意用系统奖励的上好木料,给两个孩子做了一套精致的桌椅和玩具,王秀兰则给孩子们织了许多漂亮的毛衣,陈大爷每天给孩子们讲故事,教他们认识花草树木。

晓丫和陈向阳的事业也迎来了新的高峰。陈向阳晋升为科研所所长,成为行业内的知名专家;晓丫则创办了自己的文化工作室,专注于挖掘和推广传统文化,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他们没有忘记初心,经常资助贫困地区的孩子上学,给靠山屯的小学捐赠书籍和教学设备,用自己的力量回馈社会。

这天,是晓丫和陈向阳结婚二十周年的纪念日。孩子们已经长大,念安考上了清华大学,继承了父亲的衣钵,攻读物理系;念溪考上了北京大学,追随母亲的脚步,学习中文系。一家人回到了那个充满回忆的胡同小院,张大妈、刘敏等老邻居也赶来祝贺,小院里再次热闹起来。

王秀兰和林老实虽然头发已经花白,但身体依旧硬朗,他们忙着给大家做家乡菜,还是那些熟悉的味道:小鸡炖蘑菇、猪肉炖粉条、酸菜饺子,让孩子们也尝到了父母小时候的味道。陈大爷已经九十高龄,精神矍铄,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看着眼前的儿孙满堂,脸上满是欣慰的笑容。

“时间过得真快啊,转眼二十年了。” 晓丫靠在陈向阳的肩膀上,看着院子里嬉戏的孩子们和忙碌的父母,感慨道。

陈向阳紧紧握着她的手,低头在她的额头上亲了一下:“是啊,二十年了,谢谢你一直陪着我,给我一个这么幸福的家。”

晓丫笑着说:“我也要谢谢你,一直这么疼我、照顾我。还有系统,这么多年来,一直陪伴着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