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年代小丫头的快乐生活17

第十七章 三好评选起风波,高考憧憬暖韶华

七十年代末的风,带着变革的气息吹遍了靠山屯。公社中学的白杨树抽出新枝,操场上的土跑道被踩得结实,晓丫和陈向阳已经是初二的学生了。这两年,两人的变化愈发明显——晓丫长到了一米六,乌黑的大辫子垂到腰际,眉眼温婉,笑起来时眼角有浅浅的梨涡,褪去了少女的青涩,多了几分知性的灵动;陈向阳身高窜到了一米八,肩宽背厚,棱角分明的脸上总是带着沉稳的笑意,木工手艺早已名声在外,村里不少人都来找他做家具,而他的学业也从未落下,数理化成绩在年级里稳居第一。

随着恢复高考的消息越来越近,整个公社中学都弥漫着奋发向上的氛围。学生们抱着书本苦读,老师们也格外用心,连空气里都飘着“考大学、闯未来”的热望。晓丫和陈向阳更是目标明确,两人约定要一起考上县城高中,再一起冲刺大学,去看看外面更广阔的世界。

这年秋天,县级三好学生的评选消息传到了学校——每个年级只有一个名额,不仅能获得荣誉证书,还能在高考时享受加分政策。这个消息瞬间点燃了全校的热情,而初二的候选名单里,晓丫和邻村红星大队的张敏脱颖而出。

晓丫的优势是成绩稳定、品德优良,不仅连续两年蝉联年级第一,还经常帮助同学补习功课,在村里也常帮老人干活,口碑极好;张敏的成绩仅次于晓丫,擅长文体活动,是学校文艺队的骨干,而她的父亲张建国是红星大队的大队长,在公社里颇有话语权。

评选消息公布后的第三天,晓丫和陈向阳放学回家,刚走到村口的大槐树下,就看到一群人围在那里争吵,其中就有张敏的父亲张建国和公社中学的王校长。

“王校长,这三好学生的名额,理应给我家敏敏!” 张建国嗓门洪亮,手里夹着烟,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强势,“我家敏敏能歌善舞,给学校争了多少荣誉?再说,我跟公社领导都打过招呼了,这点面子你总得给吧?”

王校长是个五十多岁的老教师,戴着老花镜,性子耿直:“张大队长,三好学生评选看的是综合表现,成绩、品德、日常行为缺一不可。晓丫同学成绩比张敏好,品德也无可挑剔,同学们的投票也比张敏多,这个名额该给晓丫。”

“投票能当饭吃?” 张建国把烟头一扔,用脚碾了碾,“我家敏敏是文艺骨干,以后上了大学也能为学校争光!晓丫就是个闷头读书的书呆子,除了成绩好,还有啥?再说,我给学校捐了两捆木材,难道还换不来一个名额?”

“张大队长,你这话说得就不对了!” 跟在王校长身边的班主任李老师忍不住开口,“捐木材是支持学校建设,跟三好学生评选是两码事,不能混为一谈。晓丫同学不仅成绩好,还乐于助人,班里的同学谁没受过她的帮助?张敏同学虽然优秀,但在团结同学和日常表现上,确实不如晓丫。”

“你们就是偏袒!” 张建国脸色一沉,“我告诉你们,今天这名额不给我家敏敏,我就去县教育局告你们!说你们评选不公,埋没人才!”

“你爱告就告!” 王校长也来了火气,“我教书育人几十年,从没做过不公的事!评选结果是师生共同投票、综合评定的,经得起任何检验!”

这时,晓丫的邻居王婶也站了出来,她的儿子跟晓丫同班:“张大队长,俺作证,晓丫这孩子确实好!俺家小子数学不好,晓丫天天放学后帮他补习,现在成绩都赶上来了!这三好学生,就该给晓丫!”

“是啊!晓丫品德好,成绩好,配得上三好学生!”

“张建国就是想仗着自己是大队长走后门!”

“不能让老实孩子受委屈,评选得公平公正!”

围观的村民和几个接孩子放学的家长纷纷附和,张建国成了众矢之的,脸色一阵青一阵白。他没想到晓丫在村里的口碑这么好,更没想到王校长这么不给面子,一时间下不来台,索性耍起了无赖:“俺不管!今天这名额必须给敏敏,不然俺就赖在这儿不走了!” 说着,他往大槐树下的石头上一坐,双手抱胸,摆出一副蛮不讲理的样子。

张敏站在父亲身后,脸涨得通红,又羞又急:“爹,你别这样!三好学生评选靠的是实力,俺不如晓丫,俺认!”

“你懂啥!” 张建国瞪了女儿一眼,“这名额关系到高考加分,错过了这个机会,你以后咋考大学?爹这都是为了你好!”

“为我好也不能耍无赖!” 张敏急得快哭了,“俺不想被人说闲话,俺想凭自己的本事考大学!”

晓丫和陈向阳站在人群外围,把事情的来龙去脉看得明明白白。晓丫心里有些复杂,她确实很想得到这个三好学生名额,不仅是为了高考加分,更是对自己努力的认可,但她不想因为这个名额引发这么多争执。

“向阳,你说张大队长会一直赖在这里吗?” 晓丫小声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陈向阳摇摇头,眼神坚定:“不会,王校长和村民都站在你这边,他闹不起来。” 他看向晓丫,语气温柔,“你配得上这个名额,别担心。”

就在这时,大队书记李富贵闻讯赶了过来。他刚从公社开会回来,听说村口有人争执,连忙跑了过来。

“咋回事?大白天的吵啥?” 李富贵皱着眉,目光扫过人群,最后落在张建国身上,“张大队长,你这是干啥呢?有话好好说,坐在这儿像啥样子?”

“李书记,你可来了!” 张建国像是看到了救星,连忙站起来,“你快评评理,王校长他们偏袒晓丫,不给我家敏敏三好学生名额,你说这公道吗?”

“公道不公道,得看事实。” 李富贵转向王校长,“王校长,这三好学生评选是咋回事?”

王校长把评选的过程、师生投票结果、两人的综合表现一五一十地说了一遍,最后补充道:“李书记,我可以保证,评选过程绝对公平公正,晓丫同学确实比张敏同学更符合三好学生的标准。”

李富贵点点头,又看向周围的村民:“大家觉得,这名额该给谁?”

“给晓丫!” 村民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声音响亮。

张建国的脸色彻底垮了,李富贵是公社里有名的公道人,现在连他都站在晓丫这边,他再闹下去也没用。李富贵看着张建国,语重心长地说:“张大队长,咱们都是干部,更得讲原则、守规矩。三好学生评选是给优秀学生的荣誉,不能搞特权、走后门。敏敏这孩子确实优秀,但晓丫更胜一筹,咱们得认。再说,高考靠的是真才实学,加分只是辅助,只要敏敏好好努力,一定能考上大学。”

张建国叹了口气,知道这事已经没有挽回的余地了,只好瞪了女儿一眼:“都是你不争气!” 然后对王校长说:“既然大家都这么说,那名额就给晓丫吧。但我丑话说在前面,要是评选过程有猫腻,我照样去告!”

“放心,经得起检验!” 王校长点点头,这场风波终于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