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史官惆怅

即便大秦真的只是二世而亡,在后世评价中,它依旧比绵延八百年的周朝更加耀眼?

虽然有些词汇并不常见,但他们大致能理解其中的意思。这段文字配上那些乱七八糟的图案(句号、逗号),意外地清晰易懂。

最推崇周礼的儒家,此刻仿佛成了全天下的笑柄,还是那种被当众揭穿、毫无尊严的那种。

但这根本不合常理啊!

——为何一个由暴君统治、就算仅存十余年的王朝,竟能超越拥有八百年国祚的周朝?

后人到底是怎么想的?

凭借着人数优势在大秦成为第二大学派的儒家现如今的纠结……

朝中无人在意。

他们在意的是十九公子的真实性格与行事风格。

敢于承担一切后果,即便是错误也绝不遮掩,相信一旦掩饰过失,便会连同功绩一起被质疑。

好事啊!他们不用担心给帝王背锅了!!!

虽然帝王犯了错肯定是有他们这些臣子的问题的,可把所有锅都甩到臣子背上算怎么回事?

十九公子果然是明主!!

史官认真记录着这一切,心中却隐隐有些怅然。

这意味着,所谓的“青史留名”对下一任君王已无法构成威慑。同时也意味着,在十九公子执政期间,恐怕很难有值得载入史册的史官事迹。

这件事,说好也好,说不好也不好。

事件中心的嬴炎被亲父和列祖盯的发毛,“怎、怎么了吗?这想法没问题吧?”

“问题大了,”嬴渠梁:“君王不是完人,他必定是会有错误,但是这个错误一旦传播开来,那就是君权不稳。”

君王就是应该是无懈可击的、没有一丝错误的,否则国家就会不稳。

当然不可能是一件事就不稳,重点是如果君王没有这个概念,积少成多那就必定会出问题。

“你长那么大本君之前怎么没听你说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