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北疆铁壁守如山,南洋烈焰焚贼酋

永昌帝的决断如同战鼓,激励着帝国的每一根神经。南北两线,依据“北守南攻”的总体战略,几乎同时展开了行动。战争的胜负,不仅取决于将士的勇武,更依赖于平日积累的国力与悄然变革的战术。

一、 蓟镇坚壁,火器之威

北疆,黄沙漫卷,烽烟已起。准噶尔部骑兵如潮水般涌向长城沿线,马蹄声震天动地,试图以传统的游牧突袭方式,撕开大明的防线。

然而,他们面对的不再是昔日腐朽的边军。蓟辽总督卢象升坐镇古北口,神情冷峻。经过林宸多年经营,此时的边军已大量换装改良燧发枪和迅雷铳,关键隘口更配备了少量后装线膛炮和大量仿制自格物院的“虎蹲炮”(轻型迫击炮)。

当准噶尔骑兵进入火炮射程,卢象升毫不犹豫地下令:“所有火炮,霰弹、开花弹,覆盖射击!火枪兵,三段击准备!”

轰!轰!轰!

边墙之上,炮火轰鸣!密集的霰弹如同死亡风暴,横扫冲锋的骑兵队列。开花弹则在人群中炸响,掀起一片腥风血雨。准噶尔人引以为傲的骑射,在如此密集猛烈的火力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尚未接敌,前锋便已损失惨重。侥幸冲近的骑兵,又遭到墙头火枪兵轮番不绝的精准射击,人仰马翻。

巴图尔珲台吉在远处望楼上,看着己方勇士如同撞上铁壁般纷纷倒下,脸色铁青。他试图分兵攻击其他看似薄弱的关口,却发现明军依托电报传递消息,机动增援极快,各处防守皆是有条不紊,坚如磐石。

“明狗……何时变得如此难缠?!”他愤怒地咆哮,却无可奈何。想象中的长驱直入变成了残酷的消耗战,而他的部落,显然耗不起。北疆战事,在明军依托坚城利炮和高效通信建立的钢铁防线前,迅速陷入了僵持与消耗,主动权牢牢掌握在卢象升手中。

二、 怒海争锋,技术碾压

就在北疆陷入僵持之际,南洋的决战风暴已然降临。

黄龙根据多方情报(包括渔民报告、前线侦察及破译的零星敌方通信),准确地判断出西夷联合舰队正隐匿于吕宋岛东北部的拉瓦格湾,试图借此复杂水文休整,并寻找战机。

“想当缩头乌龟?老子就把你们揪出来打!”黄龙冷笑。他摒弃了传统的战列线对轰战术,制定了一个极其大胆的计划。

夜色是最好的掩护。数艘吃水极浅、经过伪装的小型“蛟龙艇”,搭载着格物院技术小组和精锐水兵,凭借蒸汽动力低噪航行的优势,悄然潜入拉瓦格湾外围。他们的任务,是在关键航道布设磁性水雷(格物院基于电磁原理研发的早期实验性武器)和漂浮式延时燃烧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