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蛟龙怒涛破枷锁,星火燎原势天成

“林爱卿所言,不无道理。”崇祯缓缓开口,“远洋公司、格物院,于国有大功,不可轻动。军器之事,专业性强,确需谨慎。然,诸卿所虑,亦是为防微杜渐。”他再次施展平衡术,“这样吧,远洋公司账目,需每年由户部、都察院会同审计,公开透明。格物院用人、研发,观察团制度继续,一应重大决策,需报朕知晓。至于新设衙门统筹军器之事……暂且搁议。”

皇帝的裁决,看似各打五十大板,实则完全否决了周延儒最核心的“夺权”提议(军器统筹司),仅仅在财务透明和流程汇报上做了些许加强,这无疑是林宸一方的重大胜利。

周延儒等人面色难看,却不敢再言。

二、 经济反击,利益捆绑

朝堂上的胜利需要现实根基的支撑。林宸深知,唯有让更多人从新政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自己的体系才能稳固。他授意林萧与苏明远,加速推动“利益捆绑”策略。

· “远洋公司”主动放出部分沿海短途运输、以及新开拓的南洋某些岛屿的特产贸易份额,吸引东南沿海有实力的商号入股或组建联合船队。将部分“竞争对手”转化为“利益共同体”。

· 格物院将一些不涉及核心机密、但能大幅提升生产效率的“次级技术”(如改进的织机配件、标准化度量工具制造技术),通过授权生产的方式,扩散到民间工坊,收取专利费用,并带动了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和税收。

· 林萧在《京报》上连续刊发文章,列举数据,展示新政以来国库收入增长、漕运成本下降、民间工商业繁荣的景象,并采访那些因参与新经济而发家致富的商人、工坊主,让他们现身说法,用事实回击“与民争利”的指责。

这些举措,如同编织了一张巨大的利益网络,将越来越多的社会阶层与林宸体系捆绑在一起。当攻击林宸就意味着攻击他们的钱袋子时,反对的声音自然会受到无形的压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三、 江户破冰,幕府抉择

浦贺港,大明使团的耐心与策略终于收到了回报。在张文耀持续的利益输送和威胁剖析下,幕府内部主张有限合作的一派逐渐占据上风。更重要的是,“扬威号”在琉球以北海域以碾压之势歼灭萨摩渗透船队的详细战报,通过特殊渠道传到了江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