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宸体系在无形的压力下砥砺前行,但对手的攻势,绝不会仅停留在预算审核的层面。当技术的光芒愈发耀眼,它所投射出的阴影,也成为了有心人攻击的靶子。
一、 朝堂发难,构陷“妖器”
大朝会,庄严肃穆。然而,一份由数名御史联名上奏的弹章,却如同投入静湖的巨石,瞬间打破了平静。
“陛下!臣等冒死弹劾格物院督办林玥,及其父内阁首辅林宸!”为首的御史声音激昂,手持笏板,一副忠肝义胆的模样,“格物院近日所研所谓‘新式火器’,闻所未闻,竟欲将雷火之力封于金属弹壳之内!此等构想,悖离常伦,近乎妖法!昔日王莽篡汉,亦曾假托符命;汉末黄巾作乱,亦言‘苍天已死’!林宸父女,手握重兵,又钻研此等不可控之‘妖器’,其心叵测!臣恐其非为强国,实为蓄养不臣之志!请陛下明察,即刻停止此等骇人研究,并将林宸暂行羁押,以安天下之心!”
这番言论,恶毒至极!将技术研发直接与“谋逆”挂钩,利用人们对未知力量的恐惧和固有的迷信思想,进行最险恶的政治构陷。
朝堂之上,一片哗然。周延儒一派的官员纷纷出言附和,言辞激烈,仿佛林宸下一刻就要揭竿而起。
林宸立于班中,面沉如水,并未立刻反驳。他深知,在这种恶毒的指控面前,急于辩解反而落了下乘。
龙椅上的崇祯,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他锐利的目光扫过那些慷慨激昂的御史,又落在沉默的林宸身上。
“林爱卿,”崇祯的声音听不出喜怒,“御史所言,你有何辩解?”
林宸这才出列,步伐沉稳,声音清晰而冷静:“陛下,臣,无辩。”
众人皆是一愣,连那些弹劾的御史都有些意外。
林宸继续道:“只因御史所言,纯属无端臆测,毫无实据。臣女林玥,自幼痴迷格物,其所思所想,皆是为了强军卫国。其所研新器,原理皆基于格物院公示之力学、化学,何来‘妖法’之说?若按御史之言,那我大明军中广泛使用之火药、火炮,岂不也成了‘悖离常伦’之物?昔日诸葛武侯造木牛流马,是否也算‘蓄养不臣之志’?”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那些御史,带着一丝毫不掩饰的讥讽:“至于所谓‘手握重兵’……臣蒙陛下信重,署理兵部,然一兵一卒之调动,皆需陛下虎符圣旨。臣若有异心,何须等到今日?又何须借这尚未成功、前途未卜之‘新器’?御史风闻奏事,本是职责,然构陷大臣,动摇国本,其心……又可诛否?”
他没有歇斯底里,只是用事实和逻辑,将对方的指控一一驳斥,并反过来质疑其动机。
崇祯看着林宸坦荡的神情,心中天平已然倾斜。他需要林宸的能力,更知道此刻大明离不开林宸。这些御史的指控,太过空泛,更像是一场政治攻击。
“够了!”崇祯冷哼一声,“格物院研发新器,乃朕亲自首肯。林爱卿忠心为国,朕深知之。日后若有弹劾,需有实据,若再敢以风闻构陷大臣,朕定不轻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