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朝堂风暴, 风起青萍

林宸主导的变革如同高速行驶的战车,其势不可挡,却也碾碎了无数旧日利益的根基。这些破碎的利益碎片,在绝望与怨恨的黏合下,开始凝聚成一股股危险的暗流,最终在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演变成一场席卷朝野、波及边关的滔天巨浪。

一、 朝堂风暴,倒林之声

这一日的朝会,从一开始就充满了火药味。数名御史言官,以及几位平日看似中立的老臣,仿佛约定好了一般,接连出列,言辞激烈,目标直指林宸。

“陛下!臣弹劾林宸十大罪!”一位御史声音尖利,“其一,穷奢极欲,耗费国帑!其主持之格物院、海事学堂、军工总局,每年吞银何止百万?所造奇巧淫技之物,于国计民生有何实益?此乃蠹国之举!”

“其二,擅权乱政,结党营私!朝中要职,半出其门;边镇将领,多为其爪牙;今又掌控海利,培养私兵(指海军),其心叵测!”

“其三,妄启边衅,引狼入室!南洋之事,已惹怒西夷诸国,若其等联合来犯,海疆糜烂,谁任其咎?北边虏酋,亦因其火器革新而愈发躁动,边关恐无宁日!”

“其四,败坏科举,动摇国本!其增设实学,轻视经义,致使士子人心浮动,圣学不彰!长此以往,读书种子断绝,国将不国!”

“其五……”

一条条罪状,比以往更加系统,更加恶毒,不仅攻击林宸的政策,更直指其人格与动机,甚至隐晦地暗示其有“不臣之心”。显然,这是反对势力精心准备、协调一致的总攻。

林宸立于殿中,面色冷峻,静待他们表演完毕。他没有立刻反驳,而是等那领头的御史说完,才缓缓出列,目光平静地扫过那些弹劾者,最后落在御座之上。

“陛下,”林宸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遍大殿,“臣,是否需要一一驳斥这些充满臆测、牵强附会,甚至恶意构陷之言?”

崇祯皇帝脸色阴沉,他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这些弹劾虽然大多空洞,但联合起来的声势,以及其中夹杂的某些“事实”(如花费巨大、触及科举),让他也难以完全无视。“林爱卿,众议汹汹,你……可有话说?”

林宸微微躬身:“陛下,清者自清,浊者自浊。臣之所为,桩桩件件,皆有案可查,有成效可见。北疆是否宁靖?国库是否渐丰?海贸是否开源?军械是否精良?此皆事实,非几句空言可以抹杀!”

他话锋一转,语气渐冷:“然,今日诸公群起而攻,倒让臣想起一事。”他目光如电,射向那位领头御史,“王御史,你口口声声臣‘耗费国帑’,却不知你那在扬州盐道任上的妻弟,去年仅‘冰敬’、‘炭敬’就收受不下五万两!你这清流风骨,莫非是建立在贪墨之上的?”

王御史脸色瞬间惨白:“你……你血口喷人!”

“是否血口喷人,扬州钞关的账册、以及几位盐商的口供,此刻想必已在骆养性骆指挥使手中。”林宸冷冷道,又看向另一位老臣,“李阁老,你弹劾臣‘结党营私’,却不知你门下那位吏部郎中,将多少实缺明码标价,卖与你家姻亲故旧?需要本阁将名单与价目,当庭念出吗?”

他一个个点过去,每点一人,便抛出一桩其本人或亲近之人的贪腐、不法实证,虽未及细述,但时间、地点、人物、大致数目皆清晰无比,如同精准的外科手术刀,瞬间剖开了这些“正人君子”道貌岸然的伪装!

朝堂之上,顿时一片死寂。那些刚才还慷慨激昂的弹劾者,此刻个个面如土色,汗出如浆。他们万万没想到,林宸不出手则已,一出手竟掌握了如此多、如此致命的黑材料!

林宸不再看他们,转向崇祯,声音沉痛而决绝:“陛下!臣推行新政,开拓海疆,研制军械,无一不是为了富国强兵,挽此危局!然,改革必触利益,臣深知已得罪天下无数碌碌无为、尸位素餐,乃至贪墨枉法之辈!彼等不敢与臣论国事之是非,便使出此等构陷污蔑、人身攻讦之下作手段,企图将臣扳倒,好让他们继续苟且偷安,甚至重回那藏污纳垢之旧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