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王者归来,尘埃落定

林宸的钦差座船抵达通州码头时,京城已然知晓了江南的最终结果。吴江民变真相大白,潘汝祯认罪画押,沈家核心人物伏诛,苏松官场为之一清,更有一批中间派士绅在沈廷扬、苏明远的引导下,转而积极支持新政,筹建工坊,投资海运。林宸不仅平息了动乱,更借此东风,将新政的根须更深地扎入了江南这块富庶之地。

此番回归,林宸携江南大胜之威,更携着幕后黑手刺杀朝廷重臣子嗣的铁证,气势已然不同。

一、 金殿对峙,图穷匕见

紫禁城,皇极殿。大朝会。

林宸一身绯袍玉带,风尘仆仆却目光湛然,立于文官队列之首。他一出现,整个大殿的气氛瞬间变得微妙起来,支持者面露振奋,反对者则眼神闪烁,难掩不安。

果然,朝议刚开始,那位之前弹劾林宸的御史便再次出列,试图先发制人:“陛下!林阁老江南之行,虽平息民变,然手段酷烈,罢黜官员数十,株连甚广,致使江南士林惶惶,商贾不安!此非治国之道,乃霸道也!臣恳请陛下,追究其滥用职权之责!”

林宸并未立刻反驳,而是等他说完,才缓步出列,对着御座躬身一礼,声音平静无波:“陛下,臣返京途中,闻听朝中有言官弹劾臣十大罪状,其中便有‘擅权专断’、‘结交边将’、‘图谋不轨’等骇人听闻之语。臣,恳请陛下,允臣与这位御史大人,及幕后指使之人,当廷对质!”

崇祯皇帝目光复杂地看了林宸一眼,点了点头:“准。”

林宸转身,目光如两道冷电,直射那御史:“这位大人,你弹劾本阁‘擅权专断’,请问,潘汝祯勾结豪强,煽动民变,对抗朝廷,该不该拿?沈家隐匿田产,偷漏税赋,袭击官差,该不该办?本阁奉旨钦差,有临机专断之权,铲除国蠹,稳定地方,何来‘擅权’之说?莫非在你眼中,纵容此等逆臣贼子,才算不‘擅权’?!”

那御史被他气势所慑,强自争辩:“即便潘汝祯有罪,又何须罢黜牵连数十官员?岂非排除异己?”

“异己?”林宸嗤笑一声,“若与潘汝祯同流合污、收受贿赂、对新政阳奉阴违者算是‘异己’,那本阁今日便明白告诉满朝文武,此等蠹虫,见一个,本阁拿一个!绝不容情!江南新政关乎国运,岂容宵小作梗?!至于牵连……”他语气转冷,“若非有人暗中支持,潘汝祯、沈家岂敢如此猖獗?!本阁手中,已有确凿证据,指向朝中某位……德高望重之辈!”

此言一出,众人皆惊,目光不由自主地瞟向那位老亲王。

老亲王脸色微变,冷哼一声,并未说话。

林宸不再理会那御史,转向御座,朗声道:“陛下,至于‘结交边将’、‘图谋不轨’之语,更是无稽之谈!臣与卢象升、曹变蛟等将军书信往来,所谈皆为边防军务,新政落实,每一封奏报皆有副本呈送兵部、内阁,乃至陛下御前,何来私相授受?北疆将士浴血奋战,保家卫国,若因与朝臣讨论军务便被疑为‘图谋不轨’,岂不令边关数十万将士寒心?!此等言论,非但构陷微臣,更是离间君臣,动摇国本!其心可诛!”

他言辞犀利,逻辑严密,将“结交边将”的指控轻松化解,并反手扣回一顶“离间君臣,动摇国本”的大帽子。

二、 抛出铁证,雷霆反击

见舆论渐向林宸倾斜,那老亲王终于坐不住了,他缓缓出列,语气沉痛:“陛下,林阁老口才便给,老臣佩服。然,空穴来风,未必无因。林阁老权势日重,难免引人猜疑。老臣亦是出于公心,为江山社稷虑……”

“为江山社稷虑?”林宸猛地打断他,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股凛冽的杀气,“好一个为江山社稷虑!那本王就要问问王爷,派人暗中行刺本王年幼之子,也是为江山社稷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