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置了潘汝祯,林宸并未满足于官场立威。他换上便服,仅带着几名精干护卫,漫步苏州街头。
市集看似恢复了些许繁华,但空气中仍弥漫着一丝不安。行人间低声议论的,多是吴江民变和潘知府下狱之事。
在一处茶摊,林宸坐下,要了一碗粗茶。旁桌几个老农模样的正在唉声叹气。
“唉,这新政……说是减负,可沈家那些老爷们一转手,租子反倒更高了!这日子,可怎么过……”
“听说朝廷来了个大官,把潘知府都给抓了?不知道能不能管管这些黑心地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难说哦,官官相护,谁知道是不是做做样子……”
林宸默默听着,心中了然。对手的阴险之处就在于,他们确实利用了新政推行中的不完善和地主转嫁负担的操作,扭曲了新政的本意,使得部分底层百姓并未感受到实惠,反而心生怨怼。
这时,一个穿着半新不旧长衫、像是落魄书生的人走了过来,对林宸拱了拱手:“这位先生请了,看您气度不凡,可是外地来的?”
林宸抬眼看了看他,点了点头。
书生压低声音道:“先生可知这苏州城近日风云?那林阁老一来就拿了潘知府,看似雷厉风行,只怕……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啊。”
“哦?意在何处?”林宸不动声色。
“意在彻底掌控江南,排除异己呗!”书生一副洞悉内情的模样,“什么新政旧政,不过是争权夺利的幌子。最终苦的,还不是我们这些小民?就说那‘摊丁入亩’,名头好听,可执行起来,还不是由着官府和士绅说了算?我看啊,这林阁老,未必真是青天大老爷。”
林宸看着他,忽然问道:“阁下似乎对朝局颇有见解?不知可曾听闻,林阁老在北直隶、山东推行新政,多数自耕农赋税实为减轻?又可曾知晓,朝廷已在各地设立‘平准仓’,专为平抑粮价,防止奸商盘剥?”
那书生一愣,支吾道:“这……北地情况,或有不同。至于平准仓……尚未见到实效。”
“未见实效,便可妄加揣测,否定其利?”林宸语气平淡,却带着一股压力,“阁下既读圣贤书,当知‘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为何只听信豪绅煽动之词,却不愿亲眼去看看新政在别处的成效?甚至不愿给那‘平准仓’一个发挥作用的时间?”
他站起身,目光扫过茶摊上竖起耳朵听的众人,声音清朗了几分:“新政之初,必有阻碍,必有执行偏差。但朝廷革除积弊、普惠万民之心,天地可鉴!清除潘汝祯这等蠹虫,正是为了新政能真正惠及尔等!若只因一时困顿,未见全貌,便人云亦云,否定一切变革之努力,岂非亲者痛,仇者快?让那些真正吸食民脂民膏的豪绅,在暗处偷笑?”
那书生被说得面红耳赤,讷讷不能言。周围百姓也露出思索之色。
林宸不再多言,放下茶钱,转身离去。他知道,要赢得民心,光靠杀戮立威是不够的,更需要耐心沟通,展示诚意,让百姓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三、 暗室密谋,敲山震虎
是夜,林宸在临时钦差行辕,秘密召见了按察使、都指挥使以及苏明远、沈廷扬。
“潘汝祯虽已下狱,但其党羽未清,沈家等顽固势力根基犹在。”林宸目光扫过众人,“他们必然还有后手。”
按察使躬身道:“阁老,下官已加紧审讯潘汝祯及沈家核心人物,务必撬开他们的嘴,揪出更多同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