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兵临城下,京城悲歌
就在卢象升艰难抉择之际,多尔衮的主力骑兵,已如入无人之境,再次兵临北京城下!烽火照亮了京郊的天空,哭喊声、马蹄声、箭矢破空声交织成一曲乱世悲歌。
崇祯皇帝仓皇登上午门城楼,看着城外黑压压的八旗军营和四处燃起的烽烟,面色惨白,身体不由自主地颤抖。王承恩在一旁死死扶住他。
“大伴……朕……朕的江山……”崇祯的声音带着哭腔。
“皇爷!卢象升的援兵一定会到的!各地勤王兵马也在路上!”王承恩只能如此安慰,但心中同样充满了绝望。
京城,再次陷入了巨大的危机之中。而这一次,最大的擎天之柱卢象升,却被无形的锁链困在宣府,难以施展。
六、 暗夜微光,忠良未绝
然而,希望并未完全泯灭。
登州水师在黄龙的率领下,冒险沿河北上,果然出现在天津附近水域,并成功袭击了清军一支小型运输船队,焚毁了部分粮草。虽然战果不大,但如同在沉寂的夜空中点燃了一颗信号弹,向卢象升和京城宣示着:抵抗仍在继续,援兵并非虚无!
同时,林宸在京城内,利用顺天府的职权和周党暂时因虏寇兵临而产生的慌乱,强行打开了部分备用官仓,组织民壮,向卢象升方向尝试进行小规模、多批次的物资补给输送。他知道这很难送到,但这是一种姿态,一种不放弃的努力。
宣府大营中,接到水师袭扰成功和林宸尝试补给消息的卢象升,精神为之一振。他知道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传令全军,紧守营寨,加固工事!告诉将士们,朝廷没有忘记我们!友军正在支援我们!我们守住的每一天,都是在为京师解围,为国建功!”
尽管局势依旧危如累卵,但卢象升并未放弃,他像一颗顽强的钉子,牢牢钉在宣大前线,牵制着大量的清军兵力。而林宸在后方,正竭尽全力,为他争取着每一线生机。
烽烟再起,孤臣危局。但忠良之血未冷,护国之志未消。这场围绕北疆与京师的惊天博弈,胜负尚未可知,而卢象升的命运,也因林宸的奋力一搏和其自身的冷静抉择,出现了摆脱历史悲剧的转机。第四卷“革新内政,平定内乱”的序幕,即将在这内外交困的至暗时刻,悄然拉开。
---
(第八十九章, 破局解围,新政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