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萧的啼哭声成了林府最生动的背景音,而京城的暗流并未因一次未遂的刺杀而停歇。辽东传来的消息依旧不容乐观,锦州、大凌河虽在何可纲等人坚守下未曾陷落,但后金军的围困日益严密,城中粮草渐乏,求援文书如雪片般飞至兵部。
朝堂之上,关于是否出兵救援、由谁挂帅的争论再起。主战者慷慨激昂,主守者强调困难,各方势力为争夺这关乎辽事走向的帅印,明争暗斗,吵得不可开交。
崇祯皇帝被吵得头疼欲裂,脸色一日比一日阴沉。他既担心辽东彻底糜烂,又恐派出的大将再次成为尾大不掉的“袁崇焕第二”。这种猜忌与焦虑,让他难以决断。
这一日,平台召对,仅有阁臣李国普、兵部尚书王洽以及被特许参与机务的林宸在场。
“辽东之事,卿等有何良策?”崇祯揉着额角,声音疲惫。
王洽率先开口:“陛下,锦州、大凌河乃辽西屏障,不可不救。臣举荐大同总兵满桂……”他话未说完,崇祯便冷哼一声打断:
“满桂?勇则勇矣,然性情粗豪,非统帅之才!己巳之变,其虽力战殉国,然亦有过失!”
王洽噤声,不敢再言。李国普沉吟片刻,道:“或可起用老成持重之臣,如孙承宗……”
崇祯眉头皱得更紧:“孙师傅年事已高,且……朕恐其与关宁旧部牵扯过深。”袁崇焕的阴影依旧笼罩在他心头。
殿内陷入沉默。崇祯的目光扫过一直未曾开口的林宸:“林卿,你素来多有见解,今日为何缄默?”
林宸知道时机已到,他躬身一礼,沉声道:“陛下,臣非缄默,而是在思忖一合适人选。此人需勇猛善战,能激励士气;需熟知辽事,能得关宁将士信服;更需……忠于王事,使陛下无后顾之忧。”
“哦?何人能兼具此三者?”崇祯身体微微前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