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足协派驻俱乐部办理证件的大姐,姓王,个子很高,瘦瘦的,笑起来眼角有细细的纹路,眼神温暖又带着点看透世事的通透。她接过我的介绍信和证件照,利落地登记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小伙子,刚入行吧?看着就一脸青涩。”王大姐一边在钢印机上用力压着我的采访证,一边笑着说,声音爽朗,“哪个报社的?……哦,《足球先锋》,好报纸啊!好好写,咱们泰山队不容易,但值得好好写!”
她将那张还带着钢印余温的硬质卡片递给我,塑料封皮在阳光下反着光。“拿着!以后就是自己人了。有啥不清楚的,尽管来问,别客气!”她的笑容真诚而热切,带着一种朴素的骄傲,“咱们泰山队,是支有根、有魂的队!”
那一刻,那张小小的采访证仿佛有千钧重。它不仅仅是一张通行证,更像是一份沉甸甸的嘱托,一份来自这方足球热土最初的信任和期待。王大姐那句“好好写,咱们泰山队”,像一颗种子,深深埋进了我职业生涯的起点。
“王姐……”我下意识地对着空荡荡的走廊低语。十九年光阴呼啸而过。王大姐早已退休,含饴弄孙。而我,从那个战战兢兢的实习记者,变成了如今跑遍大江南北、见证了泰山队无数辉煌与低谷的老记。可十九年后的今天,在这条通往更衣室的走廊里,听着队长绝望的呐喊,我却再也找不到当年那个阳光明媚的下午,那份纯粹的、充满希望的“值得好好写”的底气。
泰山队病了。病得不轻。而病灶,似乎远非一个“崔康熙”那么简单。那个曾经被王大姐视为骄傲、被无数齐鲁儿女寄托了乡愁与热血的“魂”,正在被某种更深层的东西,一点点地、无声无息地侵蚀着。郑铮那声“底线在哪里”的怒吼,像一把冰冷的手术刀,划开了华丽的橙色战袍,露出了下面可能早已化脓的伤口。
---
更衣室里的风暴最终被强行平息了,是俱乐部副总孙国宇带着几个人硬挤进去,用近乎呵斥的声音压下了郑铮的爆发。门开了一条缝,几个低着头、脸上毫无血色的年轻队员率先快步溜了出来,想逃离灾难现场。随后是沉默的主力们,没人说话,气氛凝重得能拧出水。郑铮走在最后,他高大的身影显得有些佝偻,脸上残留着未褪尽的潮红和一种深深的疲惫,汗水浸透的球衣紧贴在背上。他抬眼看到靠在走廊墙边的我,脚步顿了一下,嘴唇动了动,最终也只是扯出一个极其难看、近乎苦涩的弧度,什么也没说,低着头,拖着沉重的步伐汇入了离开的人流。
那背影,像一座在暮色中轰然倒塌的山。
回到下榻的酒店,疲惫感如同潮水般涌来,几乎将我淹没。我把自己摔进沙发,顺手拿起手机,屏幕亮起,锁屏壁纸是张老照片——2006年深秋,济南的省体育中心外场。照片里,一群穿着厚外套的年轻人围在一起,脸上洋溢着青涩、张扬、仿佛拥有全世界的笑容。那是鲁能85-87黄金一代训练结束后的抓拍。周海滨正对着镜头比划着什么,韩鹏咧着嘴大笑,崔鹏勾着李微的脖子,王永珀和吕征在抢一个足球,王晓龙则站在稍远一点的地方,露出标志性的腼腆笑容。背景是灰蒙蒙的天空和老旧的体育场看台一角,带着那个年代特有的粗犷质感。
指尖轻轻划过屏幕上那一张张年轻鲜活的脸庞。周海滨,那个少年老成的中场大脑,传球像带着导航;韩鹏,禁区里横冲直撞的“鹏哥”,头球一绝;崔鹏,“拼命三郎”,跑不死的小坦克;李微,技术细腻,任意球脚法刁钻;王永珀,“小胖”,灵性十足,脚下一抹就能制造杀机;吕征,边路快马,风驰电掣;王晓龙,后防中坚,沉稳可靠……还有门神杨程。他们是我记者生涯最初、也是最深刻烙印下的一批球员。那会儿我刚入行,跟队国奥,几乎天天泡在训练场边。365天,我有200多天能看到他们。看他们在场上挥汗如雨,在场下嬉笑打闹。看他们从初出茅庐的青涩,到在顶级联赛站稳脚跟,再到身披国家队战袍为国征战。我看得太多,太熟悉,熟悉到后来,甚至不需要看正脸,远远地,只要瞥见某个背影走路的姿态,或者某个球员带球冲刺时屁股扭动的特有频率,我就能脱口而出他的名字。
我看着他们一场场拼下胜利,从联赛第1个10场,到第100场,再到里程碑般的第200场。看着王永珀、吕征、王晓龙带着不舍和眼泪转身离开;看着周海滨远走他乡,兜兜转转又落叶归根;看着韩鹏、崔鹏、李微他们脱下战袍,换上西装,拿起战术板,站在场边指导着更年轻的梯队队员。无论他们身在何处,是场上拼搏还是场边指挥,他们的每一条动态,每一场比赛,都像一根无形的线,牵动着我的目光。他们早已不仅仅是我报道的对象,他们是流淌在我职业生涯血脉里的故事,是我过往人生无法分割的一部分。
手机嗡嗡震动起来,把我从泛黄的回忆里拽了出来。屏幕上跳动着两个字:海滨。
我清了清有些发堵的嗓子,接通:“喂,海导?”
电话那头是周海滨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和沙哑,背景音里隐约有哨声和年轻队员的叫喊声,显然还在训练场边。“刚收队。奥体那边……唉,我这边小崽子们手机都刷疯了。”他顿了一下,声音低沉下去,“郑铮那小子……在里面吼的那一嗓子,外面都听见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嗯,动静不小。”我应着,走到窗边,看着外面济南城渐次亮起的灯火,奥体中心巨大的轮廓在暮色中沉默着。“他憋太久了。这口气,堵在所有人胸口。”
“是啊……”周海滨长长叹了口气,那叹息里承载着太多复杂的东西,“我们那会儿,输了球,老韩总(韩公政)能把更衣室门关了骂一上午,骂得你抬不起头,但骂完了,你心里那团火反而烧得更旺,恨不得立刻再上场把丢的球抢回来!现在……”他停住了,没再说下去,但那份欲言又止的沉重感,隔着电话线也清晰地传递过来。
我们都沉默了。听筒里只有他那边训练场隐约的风声和我这边窗外城市的底噪。一种无言的沉重在蔓延。过去那种痛彻心扉却催人奋发的“骂”,和如今这种更衣室里砸东西的绝望怒吼,以及主教练在失败后干脆缺席的沉默,对比是如此刺眼。
“哥,”周海滨再次开口,语气带着一种近乎恳求的意味,“你是老泰山了,你笔头子硬。该说的话……得有人说啊。这么下去,真不行了。根儿……根儿不能烂啊。” 他最后那句“根儿不能烂”,声音压得极低,却像重锤敲在心上。
挂了电话,房间里一片寂静。周海滨那句“根儿不能烂”在耳边反复回响。我坐回电脑前,屏幕的光映在脸上。手指悬在键盘上方,却久久落不下去。写什么?怎么写?批评崔康熙?批评队员?这似乎都触及不到那个真正的痛点。郑铮在更衣室砸东西时吼出的“底线”,周海滨沉重叹息中担忧的“根儿”,还有我记忆中王大姐递给我证件时那充满期许的眼神……这些东西交织在一起,指向一个更庞大、更核心的存在——俱乐部的管理层。
那些坐在顶层办公室,掌握着这支球队命运航向的人。他们的沉默,他们的无为,或者说,他们的“为”,是否正是导致这艘大船不断触礁、迷失方向的根本原因?
就在这时,手机屏幕又亮了,这次是微博推送的特别关注提示。点开一看,是泰山俱乐部官方账号在十分钟前发布的一条简短公告:
“针对今晚足协杯赛事情况及赛后相关事宜,俱乐部管理层高度重视,将于近期召开内部会议进行深入总结。感谢广大球迷一如既往的支持!风雨同舟,砥砺前行!#山东泰山足球俱乐部#”
公告措辞极其官方,极其“正确”,充满了“高度重视”、“深入总结”、“感谢支持”、“风雨同舟”这类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套话。它像一层薄薄的油,试图覆盖在刚刚沸腾过的愤怒和绝望的岩浆之上。公告下面的评论区,早已被愤怒的橙色海洋淹没。
“高度近视吧?重视个屁!总结个毛线!每次都这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