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北进

马岱,字伯瞻,乃是马超的堂弟,自幼跟随马超征战,勇猛过人,且心思缜密,是马超最为信任的人之一。他的这番话,正说到了马超的心坎里。

马岱话音刚落,马超便立刻点头附和道:“主公,伯瞻所言甚是。我马家在雍凉经营数十年,深得人心,威望绝非李通可比。那些旧部大多对我马家忠心耿耿,当年父亲遇害,我兵败出逃,他们也是迫于形势才屈居曹操之下,心中对马家的恩情从未忘记。只要有人联络,晓以利害,许以承诺,他们必定会响应我们,助我们拿下潼关!”

成大器闻言,心中大喜。他一直担心强行攻城会损失过大,如今马岱提出的里应外合之计,无疑是破城的最佳良策。他当即点头道:“好!就依孟起与伯瞻之言。伯瞻,此事便交由你全权负责,你尽快挑选一批身手矫健、忠心耿耿、熟悉潼关情况的亲卫,秘密潜入城中,联络城内的马家旧部。切记,务必小心谨慎,行事隐秘,不可打草惊蛇。我在此等候你的好消息。”

“末将领命!”马岱抱拳领命,眼中闪过一丝坚定的光芒,当即转身下去安排。

当晚,月黑风高,夜色如墨,正是潜行的好时机。马岱在自己的亲卫中精心挑选了十名精锐,这些人个个身手矫健,擅长攀爬、潜行,且忠心耿耿,都是跟随马家多年的老兵。马岱让他们换上普通百姓的粗布衣服,将马超的亲笔书信和马家的信物——一枚刻有“马”字的玉佩贴身藏好,又详细交代了入城的路线、联络的对象以及应急的方案。

“此去凶险,务必小心。若事有不成,切勿勉强,保全自身为上,日后再图大计。”马岱郑重地嘱咐道。

“将军放心!我等定不辱使命,必定联络上旧部,助大军拿下潼关!”十名亲卫齐声说道,语气坚定。

随后,这十名亲卫趁着夜色的掩护,悄悄离开了蜀军大营,朝着潼关方向而去。他们沿着事先打探好的路线,来到潼关附近一处隐蔽的水道旁。这条水道乃是当年修建潼关时留下的排水通道,极为狭窄隐蔽,平日里少有人知,如今成了潜入城中的最佳路径。

亲卫们小心翼翼地钻入水道,水道内阴暗潮湿,布满了青苔,行走极为困难。他们相互扶持,借着微弱的光线,缓慢地向城内移动。半个时辰后,他们终于从水道的另一端钻出,成功潜入了潼关城内。

此时的潼关城内,灯火稀疏,一片寂静。李通为了防备蜀军攻城和奸细潜入,实行了严格的宵禁,街道上除了来回巡逻的士兵,再无他人。巡逻的士兵手持火把,盔甲碰撞发出“哐当”的声响,警惕地扫视着街道两旁。

马岱的亲卫们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避开巡逻的士兵,沿着墙角快速移动。按照事先打探好的消息,他们很快便找到了当年马家的旧部——原凉州军的校尉成宜和梁兴。这两人当年都是马腾的得力部下,骁勇善战,深得马腾信任。马腾死后,马超出逃,他们孤立无援,被迫归降曹操,后来又辗转落入李通麾下。这些年来,他们一直受到李通的猜忌与打压,官职得不到升迁,部下也被多次拆分,心中早已对李通极为不满,对马家的恩情更是念念不忘。

亲卫们悄悄来到成宜府外,通过事先约定的暗号,成功见到了成宜。当成宜看到马家的信物和马超的亲笔书信时,又惊又喜,激动得浑身颤抖。他连忙将亲卫们让进府内,屏退左右,捧着书信细细阅读。信中,马超追忆了当年与旧部们并肩作战的情谊,诉说了自己复仇的决心和收复雍凉的志向,并承诺,若是他们愿意作为内应,助蜀军拿下潼关,事成之后,必定高官厚禄,既往不咎。

“将军还记得我等,实属万幸!”成宜读完书信,激动得热泪盈眶,声音哽咽地说道,“李通这贼子,在潼关城内只亲信自己的部众,对我等凉州旧部百般排挤,我等早已忍无可忍。今日得将军消息,我等愿效犬马之劳,助大军拿下潼关,为故主报仇!”

一旁的梁兴也沉声说道:“我等虽屈居李通麾下,却从未忘记马家的恩情,从未忘记自己是凉州人。只要能为马将军效力,能让雍凉百姓脱离苦海,哪怕粉身碎骨,也在所不辞!”

当下,成宜与梁兴立刻召集了城中其余的马家旧部,共计百余人。这些人都是当年马家军的骨干,对马家忠心耿耿。众人齐聚一堂,得知马超即将攻城,且愿意接纳他们,个个群情激愤,纷纷表示愿意作为内应。

经过一番商议,众人定下了周密的计划:三日后深夜三更时分,由成宜率领三十名旧部,前往潼关西门,伺机控制城门守军,打开城门;梁兴则率领其余七十余名旧部,在城内各处点燃火把,散布谣言,制造混乱,牵制巡逻的士兵,为汉军入城创造有利条件。

马岱的亲卫得到确切答复后,不敢耽搁,连夜从水道潜出城外,向马岱禀报了情况。马岱听后大喜过望,立刻将消息告知了成大器与马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