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荆襄烽起与洛水定策

通往荆州方向的隐秘小道上,乔装改扮的朝廷精锐押送着紧要物资悄然前行;

前往建业的楼船上,口若悬河的密使反复推敲着说辞;

洛阳城外,新编练的“神火营”、“锐士营”开始了紧张的演练,旌旗蔽日,杀声震天。

与此同时,新朝的制度建设亦未停步。

在诸葛亮的推动下,旨在考核官员实绩的《考效法》细则颁布,明确了赋税征收、刑狱审理、户籍管理,科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指标,与官位升迁、俸禄赏罚直接挂钩,迫使各级官吏不得不将精力投入到实实在在的政务中。

太学之内,关于格物、律法、算学的争论日益激烈,一股迥异于传统经学的务实风气正在形成。

然而,荆州的战局并未因朝廷的幕后运作而立刻好转。

襄阳城下,攻防战异常惨烈。

曹军仗着兵力优势与初战之威,昼夜不停地猛攻。

刘备军虽凭城坚守,关羽屡次出城逆袭击退敌军,但兵力损耗与物资消耗巨大,形势依然危如累卵。

江东,孙权在接到朝廷密使的游说后,态度似乎出现了一丝松动,不再完全封锁长江水道,默许了少量粮船驶向刘备控制区,但其主力水师依旧按兵不动,显然仍在观望,待价而沽。

曹操则志在必得,不断向襄阳增兵,同时分兵掠取荆州北部各郡,试图彻底孤立襄阳。

这一日,诸葛亮站在洛阳新落成的观星台上,远眺南方。

春风拂面,却带不来丝毫暖意。

他手中拿着一份最新战报,眉头微蹙。

“孔明,可是荆州有变?”

蔡琰的声音自身后响起。

她处理完政务,也信步至此。

诸葛亮转身,将战报呈上:

“主公,曹军攻势虽猛,然襄阳短期内应无陷落之虞。

只是……亮观曹操用兵,似在有意拖延,围点打援,消耗刘备有生力量为主。

其志恐不在速取襄阳,而在尽收荆州北部,并借此战彻底拖垮刘备。”

蔡琰快速浏览战报,眼神一凛:

“他是在为下一步做准备?消化荆州北部,然后……”

“然后,或可西联益州,巩固根本;

或可……再度北上,与我朝争锋。”

诸葛亮接口道,语气凝重,

“曹操,绝不会困守益州一隅。

荆州之战,无论胜败,都只是他重整旗鼓的开始。”

蔡琰默然,望向南方天际,那里云层翻涌,仿佛隐藏着无尽的杀机。

她知道,朝廷与曹操的最终决战,或许已不再遥远。

而洛阳这座新都,能否真正成为四海归心的天朝中枢,取决于未来那一战的结果。

“我们的时间,不多了。”

她轻声道。

诸葛亮亦望向同一方向,羽扇轻轻摇动,眼中闪烁着计算与决断的光芒:

“是啊,时间不多了。

但好在,我们已非昔日之我们。

新朝之基已立,锐气正盛。

接下来,便是要看这柄新铸的利剑,何时出鞘,指向何方了。”

观星台下,洛阳城万家灯火初上,勾勒出一个新兴帝国的轮廓。

而南方的夜空下,荆襄之地的烽火,正映红天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