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记忆被设定为世代居住于此的农民、猎户、工匠,脑海中关于飞船、能量、修行的概念被彻底屏蔽或扭曲成模糊的神话传说。
一座座炊烟袅袅的村庄出现在河流旁,山脚下。
鸡鸣犬吠,孩童嬉戏,农夫扛着锄头走向田埂,妇人坐在门前纺织。
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那么……真实。
痛苦并未完全消失,劳作依旧辛苦,天灾偶尔也会降临,生老病死的循环依然存在。
但这一切,都被限制在了一个可以理解、可以承受、甚至可以被赋予“意义”(比如丰收的喜悦,战胜困难的成就感)的框架内。
那种源于无限未知和永恒时间的宏大虚无感,的确被极大地消解了。
意识网络的背景波动变得平缓而温和,那种细微的“乏味”涟漪,被更基础的生存满足感与简单的悲欢所取代。
无修仙无序列,意味着力量归于肉身本身与自然规律,最大程度减少了个体变量,维护了集体的稳定。
在一个依山傍水、名为“溪石”的小村庄里,最新的一个虚拟肉身被激活。
她看起来约莫二十出头,穿着粗布麻衣,却难掩清丽容色,只是眼神中带着一丝与周围环境略有些格格不入的平静与深邃。
她的身份被设定为父母双亡、来此投靠远房亲戚的孤女。
她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走到院子里,深吸了一口带着柴火味与青草香的空气,抬头望向远处连绵的青山和近处金黄的稻田。
几个村里的孩童跑过,好奇地看着这个新来的姐姐。
一个憨厚的汉子扛着犁具经过,咧嘴笑了笑:“阿雪姑娘,出去走走啊?村东头的稻子快熟了,好看哩。”
墨雪(或者说,承载了墨雪核心印记的那个意识节点)微微颔首,露出一丝浅淡的、符合当前身份的微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是的,墨雪卸任了。
作为群星意志的重要组成部分,她主动提出了“下沉”体验。
一方面是为了更直观地观察“意识田园”的运行效果,另一方面……或许在她意识的最深处,那被压制的情感碎片中,也确实渴望一段真正“平凡”的时光。
她缓步走在田埂上,看着农人们古铜色皮肤上滚落的汗珠,听着他们用粗犷的乡音交谈着今年的收成和家长里短,感受着脚下泥土的柔软与真实。
这种体验,与她执掌方舟、维系神国、乃至最后融入群星意志时的那种宏大与紧迫感,截然不同。
一切都慢了下来,简单了下来。
她走到村口的老槐树下,那里坐着几个晒太阳的老人,正在闲聊。
看到阿雪,老人们慈祥地招呼她坐下。
“阿雪姑娘,刚来我们村还习惯不?”
“习惯的,这里很好。”墨雪轻声道,声音融入温暖的阳光与微风里。
“是啊,咱们溪石村,靠着山,临着水,只要肯下力气,饿不着肚子。”一个缺了牙的老婆婆笑眯眯地说,“平平安安,就是最大的福气咯。”